美国和中国不仅陷入一场可能会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愈演愈烈的关税战争,而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到目前为止,美国被视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先者,但这未必意味着它可以简单地宣布自己是人工智能竞赛的赢家。
所谓的深度求索(DeepSeek)效应——中国本土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公司开发的技术的革命性影响——显示了中国人工智能可以怎样发挥巨大的影响力和力量。
就在深度求索公司成功登上全球媒体头条几周后,中国领导人主持了一次与中国科技企业家的座谈会,会议传达的信息简单而直接:利用新技术帮助中国经济增长。
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可以让中国迅速从效率中获得经济利益。深圳(腾讯和华为等许多知名科技公司的所在地)和上海等地的地方政府开始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希望培养出下一个深度求索公司。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去年年底设立了一个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现在的重点是通过商定的标准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现实世界的人工智能应用,以支持工业和经济发展。
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快速进步令美国刮目相看。2月,白宫宣布正在制订“维持和加强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地位”的《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并征求公众反馈意见。包括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元宇宙、谷歌、微软等在内的美国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都提交了意见书。
可能的结果包括进一步限制美国向中国出口用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先进芯片,因为像深度求索这样的企业持续取得成功有赖于美国芯片设计企业的产品,尤其是英伟达公司。
许多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可以在未来数年保持竞争优势,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推理、代理设计和精确度方面。然而,尽管中国企业的人工智能发展可能不如美国同行先进,但中国更感兴趣的是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尽快付诸实践,让企业和普通民众受益。
比如,据我了解,中国的连锁超市物美已经开始尝试深度求索的人工智能模型,以升级它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中国企业设法运用人工智能的现实案例还有很多。随着这些用途的增加,投资银行分析师开始呼吁对多个行业的中国股票重新估值。他们认为,随着更多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来推动业务,这些行业很有希望迅速实现收入增长。“DeepSeek效应”持续扩大,甚至成为今年推动中国股市上涨的主要因素。
中国官员近期在一次活动中提出一个有趣的观点:一个国家的实力并不完全在于它是否率先发明一种新技术,而在于它能否将这种技术有效应用于各行各业。就人工智能而言,其成功不仅取决于它是如何发展的,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它如何通过现实应用得到使用、部署、完善和不断改进。
因此,当美国总统特朗普忙于制订全球“对等关税”的宏伟计划时,许多行业高管警告说,这些关税可能增加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而北京已经下定决心利用人工智能的发展来推动中国经济。
尽管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可能还没有领先世界,但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和普通消费者对人工智能应用的迅速采用,可能会对美中人工智能竞争产生影响,至少会产生经济影响。
本文由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23日发表,原题为《在与美国的人工智能之争中,中国收获实实在在的胜利》,作者是陈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