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4月26日电(记者杜康)全球商业航天产业正加速成长,成为大国竞逐的新焦点。推动商业航天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25日,以“沪聚星火擎动寰宇”为主题的商业火箭创新链供应链对接大会在上海举办。未来,中小企业将更深度参与整箭研制,成为“火箭+”创新联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航天事业发展注入上海动能。日前,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国防科工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印发《上海市关于加快培育商业航天先进制造业集群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到2027年,上海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左右,商业火箭形成年产100发、商业卫星形成年产1000颗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商业航天快速发展的关键期。我们将用好市场化机制,加速攻关可重复使用关键技术,打造低成本、高可靠的重复使用火箭,助力开启‘大航天时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火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闻杰表示。同时,他表示,行业仍面临加速攻关重复使用关键技术、大幅降低火箭发射成本等诸多难题,需秉持“开放创新、共享共赢”态度。
王闻杰介绍,未来公司将发挥“链主”作用,组建“火箭+”创新联合体,推动跨界融合,让中小企业深度参与整箭研制。“例如,在箭体轻量化、控制智能化等领域,我们将引入汽车、船舶、电子等产业化成熟经验,让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助力商业火箭航班化、产业化发展。通过构建‘企业出题、院所攻关、产业验证’的协同机制,实现技术攻关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蒲亚鹏表示,商业火箭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对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推进核心技术突破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活动是上海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一次具体实践。
“近年来上海聚焦‘航天强国’战略任务,推动形成以大企业为链主、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多层次产业生态,并构建起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桥梁作用,携手链主企业和各类服务机构,推动合作从‘对接’走向‘落地’,从‘链条’拓展为‘生态’。”蒲亚鹏说。
大会聚焦火箭企业集中发布技术和采购需求,组织上下游企业现场精准对接,打通产业链关键环节。会上,商业火箭公司分享了重点产品方向,并发布了核心环节的技术需求。在“链企对接”环节,来自结构材料、飞控电气、仿真试验、智能制造、信息化系统等方向的专精特新企业代表,与商业火箭公司就应用场景、合作模式等展开深入洽谈,达成多项初步合作意向。
大会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闵行区经济委员会、上海国投赋能公司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