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推出一项重大改革,以进一步激发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作用。
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关于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若干举措的通知》(下称《通知》),全文超7000字共涉及26条举措。
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财经咨询专家林志云告诉第一财经,此次《通知》进一步理清政府的投资责任边界,明确了政府和市场主体的投资界限。并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内生动力,拓宽项目多元化投融资渠道,优化项目审批流程。上述改革落地将更好地落实今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有利于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和惠民生。
“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叠加贸易战冲击,中国有必要扩大有效投资等来应对。在这一背景下,广东改革当地投融资体制,这对扩大当地有效投资,推动当地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告诉第一财经。
投融资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核心之一,是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调动和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关键领域。早在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推出19项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对投融资体制有相关部署。
温来成表示,在落实前述相关举措之下,广东也结合本地情况推出更为细致、具体、创新的举措。其中第一个亮点正是厘清政府投资的责任边界,规范政府投资,加强监管。
根据上述《通知》,广东将在今年6月前出台第一版政府投资领域目录,该目录聚焦在政府资金主要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公共领域,原则上政府不参与目录以外项目的投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告诉第一财经,目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导致地方政府的投资增速放缓,这就需要通过投融资体系的改革优化政府投资,该投的投,不该投的不投。这也是此次《通知》希望解决的一大问题。此次通知厘清政府投资边界的整体思路是,不与民争利,政府投资主要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社会公益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重大科技进步、社会管理、国家安全等公共领域”。
根据《通知》,广东还加强重点地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比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级评定为红色的市县以及其他地方政府债务高风险地区,要建立国家和省直接投资、补助资金直达项目单位的工作机制,确保项目实现资金闭环。适度提级新建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
近年中国民间投资意愿不足、活力不强,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大关键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放宽放活社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
而这也是此次《通知》的一大重点。《通知》要求今年6月出台省市第一版民营企业推介的重大项目和应用场景清单,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另外广东还吸引高质量境外资本投资,引导支持民间资本扩大创新投入。
广东还提出探索建立公用基础设施租赁机制。即围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依规争取改革授权,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通过长期租赁形式交由政府使用管理的社会民生项目建设运营新模式,并依法依规在用地、税收、财政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政策,相关项目要遵循《民法典》《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严禁新增隐性债务。
林江认为,探索建立公用基础设施租赁机制,其实就是优化版的PPP,在强调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对民间资金所分配的权益的保护的同时,也强调要防止新增隐性债务。
而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下,广东提出探索明确项目建设阶段政府投资支持以及运营阶段政府补贴实施路径。并对存量PPP项目建设运营,灵活采取拓宽收入渠道、盘活闲置资产等多种方式提升项目收益,支持金融机构与社会资本协商采取调整还款计划、降息、展期、置换等方式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协商调整项目投资回报率、资金折现率等收益指标,延长合作期限。
林江表示,广东通过创新和优化PPP模式,实现引入民间资金进入重大项目投资领域,吸引外资进入“资金密集型服务业”领域,这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国内消费服务升级的要求一脉相承。
“当前激发投资活力仍主要依赖激发民间投资,而上述广东推出众多改革举措意在解决民间投资堵点难点问题,激发社会资本投资内生动力。”温来成说。
他认为,此次《通知》另一个创新之处是探索创新县域土地综合整治收益模式。
根据《通知》,广东完善整治形成的节余指标省域内调剂和挂钩机制,整治区域通过土地整治腾退、增减挂钩、生态修复等形成的建设用地规模和指标及补充耕地指标由政府管理,优先满足乡村发展建设需要后的节余部分可按国家政策规定在省内统筹使用。珠三角地区商业、居住等经营性新增建设用地出让、未按期完成整治的存量违法用地补办手续等,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整治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挂钩管理。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低迷土地财政收入下滑背景下,通过此举将县域经济土地指标在全省范围内调剂,可以更好发挥土地资源潜力,既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能增加当地财政收入。”温来成说。
此次《通知》还提出,提高县域国有企业融资能力。比如着眼构建支撑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投融资体系,探索通过省市统筹、以丰补歉形式,以市场化方式重组、整合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专业化和规模效应突出的功能性国企,提升经营性资产比重,配套优化相应考核机制,提高项目直接融资和银行贷款能力,推动县属城投公司向产业投资公司转型发展。
林江表示,这是比较新的提法。因为很长一段时间里,地方国企的市场显示度并不高,尽管有些地方国企的“盈利能力”强,但是可能出于担心这些属于垄断性质国企,其盈利率会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这次的文件相关表述,相当于在新形势下,要通过大力扶持优质地方国企来为地方财政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更有财政能力为地方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
温来成表示,目前政府投资审批环节还比较繁琐,有的项目投资涉及几十个部门审批,一些项目因为审批慢影响投资进度,导致资金闲置。而广东通过《通知》,精简项目决策审批环节,优化重大项目用地审批程序,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并联审批,提高项目环评审批效率。
比如,《通知》称,优化政府投资项目决策程序,对列入国家和省政府批准的重大规划、实施方案或政府投资计划等的项目,估算总投资不足5000万元的,合并编制审批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内容单一、技术方案简单、总投资1000万元以下项目,以设备购置、房屋及其他建筑物购置为主并附有部分建筑安装工程的项目,合并编制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概算。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2024年广东省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 4.5%。2025年一季度,广东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6.2%,降幅比1-2月份收窄2.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