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现代外贸物流体系效率?4月26日,上海首个航空前置货站正式落户松江综合保税区,预计通关效率提升30%、物流成本降低15%,形成“物流带贸易、贸易聚产业”的良性循环。
作为上海综保区深化开放、提升能级的重要布局,该项目将有效打通空运贸易高速通道,将为松江、奉贤、青浦等工业大区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注入强劲动能。
打通空运贸易高速通道
作为上海最早引进利用外资的地区之一,松江累计引进外资企业近7500家,来自144个国家和地区,外资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近六成,外资进出口占全区比重超过68%。依托雄厚的开放型经济基础,松江综保区近年来不断拓展“保税+”新业态,持续提升发展能级,推动航空前置货站项目早日落地。
航空前置货站经常被形容为机场货站的“卫星站点”。通过航空前置货站,进出口企业不再需要在机场口岸货站长时间等待货物查验和安检,货物可在抵达机场前完成全部安检和通关手续,直接从前置货站运至飞机接驳口装机,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时效服务体验。据统计,货物从查验收运等环节到装机起飞,预计通关效率提升30%、物流成本降低15%,提高进出口货物通关效率。
随着航空前置货站落地,链条前移,流程重塑,航空物流新格局正在松江加速生成。松江航空前置货站选址茸江路120号F0仓库,一期监管场地面积6000平方米。项目启用后,将实现保税区与机场空港作业区高效联动,出口货物在松江即可完成安检、打板、理货等作业,由松江海关直接放行,大幅压缩流转时间、降低运营成本。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
作为上海首个航空前置货站,松江航空前置货站首创“区港联动”模式,将口岸通道枢纽功能与综保区保税仓储功能深度融合。航空前置货站能够优化货物流转链条、提升跨境电商与新兴业态运行效率,不仅加速贸易便利化,也为“丝路电商”等新型国际经贸模式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松江区副区长陈容表示,航空前置货站的建成,不仅打通了跨境物流全链条,更在平台功能升级、产业生态优化、对外开放提质等方面释放出强大动能。“效率之变,带动能级跃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和全球竞争力将由此显著增强。”
货站不仅是物流通道,更是产业升级的加速器。下阶段,松江将围绕航空货运需求,重点集聚跨境电商、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临空偏好型产业,探索发展国际中转集拼、冷链物流等高附加值业务,赋能松江先进制造业更高质量发展。
松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松江前置货站依托上海机场丰富航线资源,打破地域局限,显著提升无机场城市的空运通达性。下阶段,松江将加快构建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为核心、辐射长三角多地的空地一体化集疏运体系,促进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供应链协同运作。
加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目前,前置货站消防改造工程已通过验收,正加速完成海关监管与民航安保双重标准下的设施升级,并同步申报民航华东局审批,预计今年7月底试运行。
“为确保项目高效推进,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松江综保区迅速响应,多方协同构建保障体系。”松江综保区相关负责人蔡皎告诉记者,松江区成立前置货站推进小组,全面统筹项目筹建工作;上海海关成立专项工作专班,出台《上海海关关于松江综合保税区设立出口前置货站实施方案》等制度文件,为项目建设提供规范指引;机场集团深度参与全流程规划,在场地布局优化、设施建设标准、安检体系搭建等环节提供专业支持,合力推动项目高标准建设。
据悉,松江还将加快推进G60出海服务联盟建设,依托松江大学城专业资源,整合国别研究、法律咨询、出口信保等专业服务体系,助力企业精准出海、组团出海,进一步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积极融入全球大循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