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26日电记者26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重点举措清单》,提出37条重点举措。即将启动的第三届“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作为一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点措施,将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2025年,将进一步完善商业秘密保护规则体系,加强商业秘密保护顶层设计,探索商业秘密保护新机制新路径,组织开展第三届“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提升服务月”活动,加强商业秘密文化引导,助力企业向新向好,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近年来,市场监管总局着力推进商业秘密保护法治建设,规则体系持续完善。2017年、2019年,我国两次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针对商业秘密保护条款进行系统完善,进一步明确侵犯商业秘密情形、扩大侵权主体范围、强化法律责任。2022年起,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三次修订,进一步加强商业秘密保护。
同时,为适应新形势下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推动构建多元共治的商业秘密大保护格局,市场监管总局积极推动《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的修订工作,加快起草完善《商业秘密保护规定》,并将该规定列入总局2025年度一类立法项目,为企业提供更加具体明晰的合规指引。
为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创造性,市场监管总局自2022年起组织开展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工作,并于2022年、2023年公布两批共35个试点地区。两年多来,各试点地区立足地方实际,聚焦加强制度创新、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监管执法、健全服务体系、对标国际规则、营造社会氛围等主要任务,积极探索商业秘密保护新机制新路径,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效。在第一批、第二批试点取得良好成效基础上,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12月启动第三批创新试点工作,确定上海市闵行区等11个地区作为第三批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三批46个试点地区涉及21个省份,实现全国七大片区全面覆盖。截至目前,各试点地区已发布指南、标准、规范等制度性成果229个,在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持续深化以点带面的影响力,市场监管总局指导各地积极推动商业秘密保护关口从事后维权向事前预防转移。各地依托地方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各类产业聚集区域,加快推进服务站点建设,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全国已建立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联系点等服务站点27489个,商业秘密保护服务网络不断健全。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全球创新创业热土,上海出台《新时代新征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依法打击侵犯窃取商业秘密等违法犯罪行为,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广东制定实施深化“黄金内湾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工程”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在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内地9个地市先行先试,逐步扩容拓面,辐射带动全省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效能再上新台阶。目前,广东省共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4个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24个“黄金内湾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工程”先行区,16个省市共建保护基地,3个涉外保护基地和一批基层服务点,商业秘密保护服务网络初具规模。
从开展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到加快推进服务站点建设,商业秘密保护服务网络初步建立,育“新”机制不断深化,在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