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肺结节人工智能精准甄别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深圳发布会在大鹏新区坝光生物家园举行,该项目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联合广州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及深圳泽医细胞治疗集团(以下简称“泽医集团”)等共同实施。
该项目将填补AI技术在肺癌早筛领域空白,通过“AI+基因检测”突破传统影像学依赖医生经验的局限,降低误诊率,为肺癌早期防治提供更为高效、精准的技术手段。
肺结节是一个影像学术语,指的是肺部直径小于3厘米的圆形或类圆形阴影,并不是一个具体疾病的名称。但肺结节病因复杂,其中约10%可能恶化为肺癌。
大部分肺结节检出者极度焦虑,调查显示,73%的检出者担心自己罹患肺癌,64%的认为自己需要手术,57%的担心因结节死亡……造成他们辗转多家医院就医、频繁接受CT辐射。 因此,非常需要研发肺结节精准甄别的新技术。
3月,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肺结节人工智能精准甄别技术研发及应用研究》获批立项启动。会上,该项目的牵头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刘丹报告了项目规划,她指出,该项目通过已有临床大队列,揭示肺结节风险因素,挖掘肺结节性质甄别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建立肺结节人工智能大模型精准甄别系统,评价并形成智能评估和决策方案,构建肺结节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诊疗决策体系,实现跨地域、多民族推广应用。
同时,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是肺癌防治的关键,该项目将通过研发多模态AI影像分析系统、构建甲基化生物标志物数据库及建立全球首个百万级肺结节多组学数据库等三大技术突破,构建精准诊疗体系,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作为该项目的核心参与单位,泽医集团是深圳首家参与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的民营企业,将把现有的荧光定量PCR技术优势与AI技术相结合,提升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肺癌早期筛查提供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
泽医集团董事长白宗科表示:“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此次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不仅是对泽医技术创新能力的肯定,也体现了深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先地位,彰显深圳市场化创新机制对科技专项的支撑力。”
在圆桌会议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影像组学、多组学与甲基化:多模态技术如何协同推进肺结节良恶性诊断”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泽医集团首席科学家胡立夫指出,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我国肺结节检出率和患者数量快速增长,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然而,传统筛查手段存在误诊率高、预警不精准等局限,使得早期发现和治疗面临挑战。因此,国家将该项目列为“健康中国2030”核心攻关任务之一,旨在通过科技创新解决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