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智能制造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央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布局与探索,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更对引领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日前,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副主任欧阳劲松在2025年智能制造暨智能装备发展建设系列公益培训班第一期上对《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未来应从制造知识、制造载体、制造手段三方面下功夫,着力夯实制造基础数据平台,推动装备数字化和智能检测装备发展,并梳理总结好中国模式、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
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为落实《“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联合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下称《建设指南》)。
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发布智能制造国家标准472项、国际标准50余项,支持建设135个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加速标准落地、引领产业应用、深化国际合作,为智能制造深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指南》提出,到2026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构建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探索标准研制新方法,固化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形成典型场景系统解决方案标准,引导企业应用标准指导实践,构建企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欧阳劲松表示,当前,数字化正驱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装备转型,标准则为这一跃升提供了重要支撑。《建设指南》围绕数字化提出了一系列重点领域,旨在通过集成状态感知、泛在互联、决策优化、自主执行、虚实融合等能力,构建“物理装备+数据资产”新价值体系,具体体现为:产品孪生化、研制数字化、服务智能化和数据资产化。
欧阳劲松强调,在全球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跃迁的浪潮中,新型工业化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传统生产模式,催生出更具韧性、效率与创新力的生态系统。这一新生态不仅涵盖技术革新,也涉及组织协同、知识共享等多维突破。《建设指南》可为推动制造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发挥重要作用。
“《建设指南》提出以高质量智能制造标准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技术‘风向标’和产业‘助推器’,智能制造标准能够为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提供指导,以此带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实现建设高质量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战略目标,建议更加注重存量标准优化和增量标准聚焦、智能制造效能评估和企业先进制造模式的总结和推动标准的国际化工作。”欧阳劲松进一步说道。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智能制造处处长赵奉杰在培训班上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着力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一是加强关键技术和装备创新攻关;二是深化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三是强化标准牵引带动作用。她强调,央企智能制造平台是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力量。
推进央企智能工厂建设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今年2月发布的信息显示,2024年我国机械工业在多项经济指标上实现了稳定增长,这一积极态势为行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25年,支撑机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因素继续集聚增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预计在5.5%左右,对外贸易继续保持稳定。
在产业新动能方面,智能工厂竞相涌现。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也同时表示,我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取得初步成效。数据显示,我国将智能工厂分成四个级别,包括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还有正在培育的领航级智能工厂。目前我国已建成3万多家基础级智能工厂,覆盖80%制造业大类。
近年来,央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智能制造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优化管理流程等措施,央企智能工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数字化车间,从智能物流到远程运维,一系列智能化改造项目在央企内部遍地开花,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运营成本。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我国众多央企纷纷投身智能工厂的建设,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2024年第一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的公布,更是彰显了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卓越成就。
其中,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北京天玛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煤科天玛智控”)智能化无人采煤控制装备智能工厂、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基于数字孪生的石化智能工厂、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基于网络化协同的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红旗繁荣智能工厂和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电工钢全业务要素协同智能工厂等多家央企智能工厂以其突出的表现,成为行业的标杆。
记者了解到,中国煤科天玛智控智能工厂共建设应用6套智能加工系统及生产线、8条柔性智能装配生产线、多台套智能专机、1套智能仓储物流系统、1套智能检测系统、1套大数据中心、20余套信息化系统,深度融合先进制造及信息通信技术,加快智能转型升级,实现了核心产品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及研发、生产、供应链、服务全业务流程的信息互联互通和高效协同,为无人化智能采煤提供了有力支撑。项目投产应用后,产品合格率达到99.61%,关键设备联网率达到100%,工厂智能化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中国煤科天玛智控智能制造事业部副总经理魏冠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智能工厂项目首批入选,是天玛智控深入落实中国煤科“1245”总体发展思路,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未来,天玛智控将深度融合新时代前沿科技与智能制造技术,加快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推动智能工厂建设,打造智能制造领域新标杆。
中央企业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执行副秘书长、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刚认为,中央企业智能工厂建设在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不良品率、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卓越级工厂中表现尤为突出。中央企业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行业标准化和技术普及。
“未来,中央企业将继续加大智能工厂建设力度。平台也将持续优化服务能力,为企业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助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刘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