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以下简称“北京半马”)之后,4月25日,2025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在无锡开幕。
和此前的北京半马有所不同,此次运动会的竞速跑以展示为主,青龙机器人、魔法原子、松延动力三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参与。
“北京半马本质上也是技术展示。每家企业的技术链路不一样,没有多少可比性。”魔法原子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同企业的计算板、导航板设计位置有所不同,再比如拆除一部分留下空壳,那么机器人至少减重40斤,跑起来就会快。
不久前刚刚在北京半马取得第二名成绩的松延动力机器人N2,此次也参与了跑步展示。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N2由于关节、电机较大,跑步速度最快能够达到每秒3米。“没参加北京半马前订单约500台,参加比赛后目前订单接近1000台。”
来自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的人形机器人“青龙”,也演示了跑步。在运动会开幕式上,“青龙”还作为运动员代表,用电子合成声完成了运动员宣誓。
江苏意优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品牌总监顾静海告诉记者,跑步考验着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能力、环境适应性,展示了行业在运动控制、全尺寸设计、感知算法等领域的阶段性成果。“小机器人跑得很灵活,是因为越小的机器人,重心控制算法越简单。”
除了竞速跑,此次运动会还设置了足球、篮球、舞蹈等竞技项目。此前参加了北京半马的广州高擎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擎机电”),此次带来双足机器人参加足球比赛。
相较跑步,机器人踢球更具挑战性,涉及感知、决策、移动、执行等多个环节:首先要通过摄像头或其他传感器识别足球的位置,而后要通过算法决定是否执行踢球动作、进行路径规划,接着要通过步态控制或轮式运动靠近足球,最后调整身体姿态、通过控制关节或驱动装置完成踢球动作。
高擎机电负责人介绍道,踢足球考验着双足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功能,涉及硬件、运动算法两方面。硬件方面,需要关节、模组为机器人提供动力;运动算法方面,需要针对足球设计运动算法,使得机器人具备一定的抗扰功能,避免在对抗中摔倒,即使摔倒也要能够自己爬起来。
一位来现场咨询的观众告诉记者,他想买一台人形机器人做助理,用机器人随行翻译、做记录。“我早就想买了,带个机器人多酷啊。但主要看它能不能自理,成不成熟。”
业内普遍认为,目前机器人的“四肢”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但“脑子”还跟不上“四肢”。
国金证券研究指出,机器人从软件算法策略上分为“大脑”和“小脑”。“大脑”负责感知外界并模拟人类思维决策,目前已具备初阶人类脑力。“小脑”则负责运动控制、路径规划和步态平衡,目前正在从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向基于学习的控制方法演进,但在数据采集和泛化能力方面仍面临挑战。
这也体现在企业分布上。《人形机器人100:绘制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图谱》显示,中国有35家企业进入百强榜单,其中“大脑”“身体”“集成”板块分别有3家、24家、10家企业上榜,上榜企业普遍扎堆“造身”。
“但大家已经对趋势形成了共识。”顾静海告诉记者,2025年是量产元年,第一步是面向数据采集、实验室、展示、导览等对运动要求不高的场景。2027年左右,机器人会逐渐进入工厂,替代高危工种工人。大约到2035年,机器人有望进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