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此次会议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给出应对复杂形势的政策框架。
会议指出,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并提出“四个稳”,即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对三里河表示,“四个稳”政策部署,切中要害。在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众多企业面临严峻挑战,稳住就业和企业对稳定经济基本盘至关重要。稳市场涵盖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其他各类要素市场,只有筑牢市场稳定根基,才能稳住经济运行态势,稳定社会公众预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政策部署体现快和新。
相较往年一般在4月底召开,今年会议有所提前,且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
加紧、加快和用好用足等表述,凸显出政策推出速度和力度,将形成对经济的实质性拉动。
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新工具,包括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向三里河表示,这三项新工具,体现出政策层面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准施策和前瞻性布局,展现中央对于金融发展和经济稳定的高度重视。
具体来看,新创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有效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关键领域集聚。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能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升级。债券市场“科技板”将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新通道,有力助推研发投入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田利辉认为,这些工具通过货币政策结构性优化、政策性金融制度创新以及资本市场功能深化,形成了“技术突破—产业升级—金融适配”的闭环体系,将在增强内生动能、稳定市场预期、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产生叠加效应。
面对高关税,稳外贸至关重要。
会议提出,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霸凌行径。
这是应对关税战的破局举措。4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2025年全国贸易摩擦应对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贸易摩擦进入高强度阶段,面对困难挑战,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讲究策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行动,支持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速布局国内市场。
在政策安排上,中国有预案、有信心、有后手。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并要求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在政策工具箱中预置多维度应对后手,通过深层次制度变革持续释放发展潜能,中国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