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5年福建省文旅经济发展大会(下称“文旅大会”)在福建南平市举行。这场以“培育文化旅游支柱产业”为主题的大会,折射出福建文旅市场在多个维度的深度变革。文化破圈、科技赋能、市场扩容,福建文旅正探索一条变“流量”为“留量”的升级路径。
又是一年春茶季,在南平武夷山,茶香四溢的茶园中,一间间设计考究的“茗宿”更添雅致,茶农们喊山、采茶的日常场景中,多了外地来客的身影。作为乌龙茶、红茶、白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深深融入南平的城市肌理,随着文旅产业从简单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型,本地茶文化的表达也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我们通过茶文化与民宿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创新,为茶文化探索新的破圈方式。”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文谦表示,南平正整合茶文化资源与民宿业态,规划20个村落整村打造“茗宿”集群,通过融入茶研学、非遗体验等特色服务,推动民宿从“住宿”向“文化沉浸”转型,让茶文化更加可观可感。
通过构建虚实融合场景、提供沉浸式体验及精准数据驱动服务,科技赋能也正成为推动文旅市场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文旅大会开幕当晚,大型文旅山水史诗《月映武夷》在武夷山市上演。朱子衣袂随水波升腾,水幕豁然洞开,崖壁上全息投影的千年摩崖石刻忽而蝶化,化作漫天荧光星雨。舞台上的“黑科技”,将武夷山“双世遗”景观转化为动态艺术画卷,使得观众身临其境。
会场外,一款“幻骑武夷·漫游九曲”VR体感互动设备吸引了不少嘉宾。“设备通过高精度3D建模、空间定位和感官反馈技术,让体验者足不出户就能‘策马’遨游大王峰、玉女峰、生态茶园等自然风光。”设备开发商网龙网络公司的高级副总裁林琛表示,随着数字、科技手段的应用日益成熟,文旅场景延伸也有了更多途径。
文旅业态的多元化拓展则是福建文旅经济发展的另一大亮点。文旅大会期间,福建共有133个重点文旅招商项目和11个银企合作项目达成共识并陆续签约,总投资规模达1038.25亿元,融资50.75亿元,签约项目涵盖文商旅综合体、海洋旅游、生态旅游、城市更新、低空旅游、农文旅等新型业态。
与此同时,在众多新型业态中,福建“演艺经济”不断推陈出新,正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2024年福建营业性演出场次达2.53万场,营业总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67.5%,服务观众527.4万人次、同比增长96%。武夷山《印象大红袍》累计接待观众近890万人次,“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潮流。夜间经济与跨界融合项目同样表现亮眼,平潭沙滩风筝节的夜光风筝秀、福州《最忆船政》沉浸式剧场等,以“白+黑”“内+外”的全天候模式延长消费链条。
“今年一季度,全省接待旅游总人数已达1.53亿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超2090.95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4.2%和15.5%。”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源生表示,将不断擦亮“清新福建”文旅品牌,聚焦资源整合力、产业竞争力、市场吸引力和对外影响力,守正创新,提质增效,深度融合,推动文旅场景打造、消费业态创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加速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