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025上海车展正式迎来首个观众日。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获悉,在上海车展上,车企对智能驾驶辅助的宣传,与两个月前的风格截然不同。“智驾”“高阶智驾”“无限接近L3”“全场景”“零接管”等描述智能驾驶辅助的标语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驾驶辅助”,甚至有企业在发布会上介绍相关功能时,都会刻意多强调几遍“辅助”特性。
多位车企高管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夸大或过度宣传智能驾驶辅助,容易导致消费者对其功能边界产生误判,从而引发潜在安全隐患。“因此,相关部门对驾驶辅助宣传有一定的规范是好事,推动行业发展从激进转向更理性。”
智驾趋向理性
从上海车展,到企业新品发布会,智能驾驶辅助的宣传正趋于理性。
“在上海车展开幕前,我们紧急核查了车展上要用到的所有智能驾驶辅助的物料,同时再三叮嘱高管在公开场合发言时,要避免说‘智能驾驶’而是要强调‘智能驾驶辅助’”。一家新能源车企品牌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另外,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小鹏汽车、问界、极氪、蔚来汽车等展台注意到,展台销售人员在介绍汽车驾驶辅助功能时,都会格外强调“辅助”属性。小鹏汽车展台销售表示:“我们在给用户介绍时,都会说明驾驶辅助系统是帮助司机提升便利性和安全性,但是不能完全依赖它。”
不仅是车展物料和展台销售人员对智能驾驶辅助宣传一改往日风格。近日,各大车企、智能驾驶辅助商在新产品发布会上,也不再提及“智驾”“高阶智驾”“零接管”“脱手”等词。同时,弱化对智能驾驶辅助产品的各项参数比拼,更多关注产品智能化功能的边界和安全冗余。
例如,华为乾崑在智能技术大会上多次提及安全,并联合多位合作伙伴,发起“智能驾驶辅助安全倡议”,守护行业健康发展。岚图汽车CEO卢放也在新品发布会上强调:“目前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都是辅助驾驶,呼吁各家车企要守住宣传的底线,在传播时讲清楚智驾能力的边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车展上表示:“汽车未来的趋势肯定是智能化,但安全是必须坚守的底线。”
有受访专家表示,目前,行业对智能驾驶辅助宣传普遍“降温”,是对工信部最新要求作出的响应。
有助于技术稳健升级
“当前部分企业用‘智能驾驶’偷换‘辅助驾驶’的概念,不安全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就是根基不稳的空中楼阁。”吉利汽车CEO淦家阅直言,任何以脱手驾驶、驾驶过程中睡觉等为噱头的宣传行为,都应该被抵制。
“吉利博越L系列早在三年前,已搭载高速NOA功能,但我们始终明确其辅助属性,杜绝误导性宣传。”淦家阅说。
在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看来,与两个月前智能驾驶辅助在宣传上的“狂热”相比,近期明显降温。
当前,智能驾驶辅助宣传降温对行业发展有何影响?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EO彭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短期内将推动行业宣传口径收敛,长期则有助于培育用户对驾驶自动化分级的正确认知。L2(组合驾驶辅助)与L4(高度自动驾驶)的本质差异不仅在于技术水平,更在于安全责任归属,前者责任主体始终是驾驶员。”
在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看来:“最新的宣传规范要求,会让行业更聚焦系统的安全冗余,能够经过充分的测试后推向市场,对用户和行业而言都是好事。”
巩旻对记者表示,车企在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落地过程中会建立更严谨的验证环节。当前行业正从“抢跑式创新”转向“安全优先”,扩大研发投入、延长测试周期或成为必然选择。
“行业应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提升驾驶辅助的能力。”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说。
曹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最新的宣传规范,对于零跑没有太大的变化,公司一直保持谨慎的作风,不过后续会在品牌宣传方面更加严谨,在技术研发上,会保持原来的节奏,做好智能驾驶辅助软件上市前的相关测试。
“接下来,行业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迭代可能会放慢,但并不见得是坏事,会让技术的每一次进步,更加稳妥。”巩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