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北京亦庄举行了由机器人参加的半程马拉松比赛,20台国产机器人同场竞技,在相当程度上展现了当前我国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发展上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加快,资本市场上对具身智能机器人更是青睐有加,相关上市公司的股票也因此频频大涨。“蛇年春晚”上,机器人表演的秧歌舞节目,更是把市场的热情推向了高潮。
不过,这次在户外进行的机器人半马比赛上,人们也注意到一些机器人“选手”出了不少洋相,其表现和大家的预期存在较为明显的距离,由此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看法。
客观而言,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应该是服务人类生活。所以,就大的概念而言,并不是为长跑而设计的。如果是作为长途运输工具,现在有包括汽车等在内的更好的解决方案。让具身智能机器人参加马拉松比赛,与让它跳舞、翻跟斗、与同伴进行拳击等一样,更多是为了展现其在人工智能操控下的活动能力。就这些功能本身而言,并没有太多的商业价值,甚至其观赏价值也不高。
所以,对于机器人参加马拉松比赛来说,人们固然要看到这一事件本身所提示出来的象征意义,但同时也不妨带点娱乐心态来对待。毕竟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机器人产品发布与质量鉴定活动,完全不必因为比赛中的一些尴尬场面而耿耿于怀。
进一步说,大家对这些现象应该持包容的态度。国内搞机器人的历史并不短,但以前长期处于开发机械臂、机械手这样的阶段,真正干具身智能机器人还是近阶段的事情。作为其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机器人大脑(具有人工智能的运算装置),也是最近才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能够开发出可以跑20多公里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产品不太成熟甚至故障频出,可以说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人们同样必须看到的是,这次的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也反映出国内这一行业虚火有点旺,在产业基础并不扎实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地提出很高的目标。而且,各种很可能是经过后期加工的小视频,更是让具身智能机器人看上去几乎无所不能,能够包办一切。这种严重脱离实际的夸大宣传,虽然成功地使得机器人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但同时也制造了很多泡沫。
在资本市场上,一度出现了几百家从事机器人产业的上市公司。但这里面的绝大多数只是为机器人提供某个通用的零部件。真正掌握关键技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并不多。而且,虽然现在机器人的很多部件国内都能够制造,但还是有些重要部件与材料依靠进口,或者存在国产的良品率太低的问题。
尽管有数据显示,现在中国是世界上安装、使用机器人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其大都运用于工业生产领域,是作为自动化设备的一个组成部分来使用。至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现在还只是处于发展的初期,但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它被炒得火热,股市中相关股票的股价也是持续上涨。在这里,市场风险无疑是很大的。一是在过热的场景下,会出现滥竽充数以至走偏发展方向的问题。另外,资本市场也可能因此产生泡沫,毕竟现在生产机器人的企业,不管是做主机还是搞配套的,盈利状况普遍都不是那么好,普遍还没有走过盈亏平衡点。
这次亦庄的机器人“半马”比赛,应该说较为客观真实地揭示了国内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实际。它也从多个方面提醒我们,机器人产业在中国有很好的生产基础,也有大量的运用场景,但现在又还不是一个很成熟的产业,人们需要理性地予以对待。
在A股市场上,机器人作为一个题材,有其存在的价值,也有发展的空间,但盲目炒作则既不利于它的平稳发展,也会给投资者带来相应的损失。通过一场比赛,能够让大家看清发展的现状,促进理性投资思路的形成,应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