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广州4月25日电(记者吴丛司)“双向奔赴双向赋能——2025年广州市人工智能与现代金融产融对接活动”25日在广州举行。来自政府、科研院所以及金融机构的代表汇聚一堂,围绕“AI+银行”、数字金融等话题展开讨论,并指出当前AI大模型正成为金融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在会上表示,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中,数字金融是助力金融其他四篇大文章的纽带和助推器,其关键驱动力为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在大模型等新技术的推动下,当前我国数字金融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奇富科技CEO吴海生表示,在金融领域,大模型应用即将迎来爆发期,这将极大加速AI在金融领域的渗透。
“AI是需要信仰的技术,要真正能将其落实到产业中和业务里,解决核心问题需要有愚公精神。”吴海生认为,中国在数据要素储备与人才密度上具备显著优势,这使得中国在AI+银行的探索处于领先地位。
奇富数科总裁周旭强从技术赋能银行的角度阐述了AI技术在金融机构的业务运作中如何发挥巨大潜力。他表示,2025年被业内普遍认为是银行智能化元年,展望未来5至10年,信贷审批领域或将迎来更为深刻的变革,AI智能体与金融业务的深度融合将全面重构银行的管理和运营模式。
周旭强还展示了奇富数科自研的金融智能体平台Deepbank,以及四款深度应用在金融业务中的智能体——AI营销助手、AI审批官、AI决策助手和AI合规助手。
作为人工智能与现代金融产融对接活动的项目之一,广东华兴银行与奇富数科签订了“AI+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AI技术能力、优质丰富的场景核心资源,在数字金融在AI+金融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同时,奇富数科与广州联通签署了“AI +金融+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5G、AI、云计算等技术,共建AI+智能体联合实验室,共同服务产业客户。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莫秀根在会议当天发布了《金融科技平台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研究》报告。报告梳理了金融科技平台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影响:一是降低信息不对称,扩宽普惠金融服务边界;二是变革金融服务方式,提升行业效率;三是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体验;四是扩宽信贷供给,完善多层次生态;五是服务普惠群体,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报告指出,随着金融科技创新,金融行业在分工趋势下形成了数字金融产业链。作为产业链中发挥重要功能的一环,金融科技平台将专注于自身的金融科技优势。不仅作为数字金融前沿发展的代表要在未来继续加大金融科技创新力度,也将有望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和场景优势,提升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等方面的发展空间,全面引领国家金融战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