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25日电(记者董道勇、孙广见)24日,以“规则驱动共识价值引领创新”为主题的中国经济信息社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研讨会暨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会议期间,金证(上海)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裁林立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数据资源入表是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数据如果不打通就会成为“数据孤岛”。但是打通“数据孤岛”,第一要有决心,第二要有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确保打通“数据孤岛”后不会出现安全及合规方面的问题。

图为金证(上海)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裁林立接受记者采访(王钊摄)
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非常重要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将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单独列出。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探索数据资产入表新模式”。
在一系列顶层制度设计下,各部门适时出台政策法规,为建立全国一体化数据要素大市场奠定基础。2023年,财政部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明确数据的资产属性及入表的适用范围、会计处理使用准则、列示和披露要求。2024年,财政部发布《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计划用两年时间,在部分试点单位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
林立认为,数据资源入表是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中的一个环节。在实务操作中,如果数据目录、数据资源分级分类管理、数据治理、数据应用场景、数据产品设计开发等方面没有做好,进入到企业资产负债表里面的可能是没有会计学意义、甚至是没有资格成为数据资产的一些东西。
“我认为,大家的关注点要前置,要往前去看。如果把入表看作整个数据资产化的目的,这肯定是有问题的。”林立说,如果数据目录有没有整理出来,数据应用场景设计、数据产品设计等都没有做好的话,数据资源入表就是一件名不副实的事情。
“包括公共数据资源这一部分,现在问题是哪些数据能开放,哪些数据不能开放,怎么开放?本质上还是缺少一些分级分类目录,或者缺少一些负面清单指引。”林立说。
林立认为,《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我认为,这个试点是把一些错误的理解引导到一个比较正常的轨道上。”林立认为,应该先树立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识,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然后再谈数据资产入表、评估等。
数据资产过度金融化并不可取
记者了解到,金证资产评估主要聚焦于涉及国有企业、资本市场等相关经济行为的评估和估值服务。近年来,公司在咨询业务方面持续布局,主要围绕数据资产化、ESG和碳资产以及财务顾问方面等方面开展业务。
在数据资产化方面,林立表示,当前金证资产评估深度介入到一些标准规则制定中。通过参与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课题以及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案例,公司在数据资产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立认为,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是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企业如果不去做,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当今时代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数据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太重要了。”林立认为,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企业如果没有做好数据治理的基础工作,将会在未来竞争中处于劣势。
“未来的很多决策分析,可能完全要基于数据甚至人工智能来完成。”林立说,如果不能很好把数据利用起来,解决一些现存的问题,那么这些数据将不会有效发挥作用。所以这是必须要去做的事情。当然,挑战也很多,有数据权属、公众意识不足等问题,还要特别关注急功近利的问题。
“有些地方现在拿数据资产做金融化这件事情,跟现在数据使用、流通的状态不是太匹配。”林立认为,理论上资产都能进行证券化,但是要看阶段,尤其是像数据资产,现在权属价值以及很多基本概念、商业模式都没搞清楚,就着急进行金融化,是比较危险的一件事情,容易会制造出很大的泡沫,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