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4月25日电(葛佳明)本周,黄金市场波动剧烈,现货黄金价格于4月22日刷新350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后连续回调,25日一度跌破3300美元/盎司关口,较高位跌幅达到6%。沪金主力期货合约价格则在触及836.3元/克的历史高位后下挫,一度跌破780元/克关口。
黄金的反复震荡背后是全球货币体系的变革,是市场对传统避险资产美元、美债的疑虑和资本流向的改变。作为资产中的“避险王者”,国际金价短期内走势如何?长期看是否还有上行空间?投资者如何在当前的走势中更好的抓住机会?
兴业研究首席商品研究员付晓芸近日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表示,当前的大趋势是全球长债周期末端、货币体系重构带来的黄金大牛市,但短期上涨过快后存在调整诉求,从未来一个月的走势来看,金价或存回调可能,10%以内的调整较为合理。
美元资产需求降低
新华财经:如何看待近期黄金价格突破历史新高的主要驱动因素?背后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付晓芸:长期以来,美国存在双赤字问题——贸易逆差与财政赤字,背后是美国产业空心化问题。双赤字问题是美元作为本位币的一个特征,也是当前美元环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元环流体系通过美国贸易逆差对外输出大量美元,进而派生出对于美元资产的需求,其中存在价格敏感度较低的刚性需求,是这些年美股、美债长牛的基础。但收窄贸易逆差势必会回收美元流动性,进而降低海外对于美元资产的需求。
当前全球处于第三次长期债务周期末端,对于美元体系动摇的担忧是推升金价的宏观驱动因素。在当前全球劳动生产率仍低迷的背景下,各种冲突仍难以完全平息,金价长期逻辑依然看好。
除了各国央行持续购金外,高净值机构、对冲基金以及零售客户等近两年都出现了增持黄金的举动,这些投资行为出现的变化,共同影响黄金市场。
黄金长期牛市仍未结束
新华财经:在当前宏观环境下,黄金的上行空间如何?站在中长期资产配置的角度,黄金的本轮牛市和此前的牛市相比有哪些异同点?
付晓芸:相较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认为当前所处周期的三大不同可以说更利好黄金走势:
一是人口周期不同,当时是“二战”之后婴儿潮成年、人口大爆发的年代,但是现在进入全球人口低速增长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美国产业对外转移、地缘政治格局重塑完成,叠加劳动生产率回升以及大量人口成年带来的劳动力供给和大量需求,共同推升全球经济繁荣;
二是全球长债周期所处位置不同,当时全球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杠杆率都处于低位,但当前多数政府部门和私营部门杠杆率都处于高位,所以未来的新技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观察;
三是货币体系变革期不同,当时是“牙买加体系”后美元信用逐渐增强、黄金去货币化的年代。而近些年全球货币体系多极化加速,美元体系遭遇冲击,当前想通过数字美元重建美元信用,能否实现仍待观察。
短期黄金或出现10%以内的回调幅度
新华财经:如果未来美国经济“软着陆”成功或通胀快速回落,是否会对黄金形成压制?投资者如何在当前的走势中更好的抓住机会?
付晓芸:金价走势肯定会存在短期扰动,但当前的大趋势是全球长债周期末端、货币体系重构带来的黄金大牛市,短期扰动反而能提供较好的加仓机会。
过去100个交易日金价上涨近30%,客观上存在休整诉求,但大牛市中黄金通常回撤幅度有限。重点分析2000年之后的两轮牛市中金价的回调幅度可以发现,20%以上的回调通常需要政策面或者金融市场冲击的配合,比如美联储大幅加息预期以及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等等。
而2018年以来,10%至15%左右的调整,往往也伴随美联储调高未来利率预期(2023年7至10月)以及流动性冲击(2020年3月)。所以没有美联储大的货币政策改变,或者显著流动性冲击的情况下,10%以内的调整或仍是一个较为合理的预期。
如何选择合适的投资品种?
新华财经:从实物黄金、积存金、ETF 到期货、股票等多个投资渠道看,当前哪些品种更具性价比和配置优势?
付晓芸:不同品种适用的投资者人群不同。首先像实物金,还有积存金,黄金ETF,或者金豆,其实都属于是无杠杆的黄金产品。我觉得相对来讲适用于中风险偏好左右的投资者。
黄金的期货和期权为杠杆类产品,要求投资者拥有较强的择时和风控能力,适用于风险偏好更高,同时对金融市场的波动把握更敏感的投资者。
黄金的结构性存款,为偏存款类的品种,适用于对于金价有判断,但是又不去承担金价波动,又想取得比普通存款收益更高的一些投资者。
还需要注意的是,黄金股票的表现除了与金价有关,也与黄金股票所在的大盘指数,以及它自身的个股基本面有关。
如果投资者是基于看好金价并考虑到了黄金股票所在的大盘指数,以及个体基本面的综合考量,认为它有跑赢金价的潜力,那当然可以投资。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因为觉得看好黄金,要去投资黄金股票,其实还欠缺了两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可能还是需要再去认真地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