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冯玉怡珠海报道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蓝色门户”和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近年来,珠海正构建多维度的海洋产业创新矩阵,形成独具特色的海洋经济发展模式。
4月24日,2025珠海国际海洋智能科技展览会(简称“珠海海洋科技展”)在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开幕。本届珠海海洋科技展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吸引了200家企业参展,全方位展示海洋智能及无人装备、海洋新能源、智慧船舶、海洋新材料、海洋牧场及深海养殖、游艇、海岛开发及旅游等领域新展品、新技术、新成果。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现场观察到,本届珠海海洋科技展从低空技术、深海科技和数字科技三个维度构建“空域联网、海域联动”的海洋智能生态,这意味着珠海正悄然打破物理边界的产业融合,构建“海洋+空天+数字”产业新三角,重构海洋经济空间维度,将加快珠海建设成为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同时或将催生万亿级海陆空联动市场。
空海联动催生新质生产力
珠海海洋资源丰富,海域辽阔,海岛众多,全市领海线以内海域面积9348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227.26公里,拥有大小岛屿262个,是珠三角城市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城市。
目前,珠海正依托海洋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着力构建 “一带贯通、 双核引领、 全域联动” 的海洋产业空间发展格局。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是珠海海洋产业的三大“潜力板”。
数据显示,2024年珠海渔业产值105.03亿元,增长6.2%;养殖水体达110.5万立方,同比增长130%,现代化海洋牧场规模全省领先。预计2025年,珠海将拥有各式桁架式平台12座,养殖平台数量与水体均达全省第一。
珠海的海洋牧场先进装备技术同样不可小觑。由珠海市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全球首艘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预计今年6月将建成,完工后将是首个符合中国船级社规范的移动式海洋养殖牧场,可实现自主航行游牧以及AI养鱼。
如今,像“湾区伶仃”号这样的“珠海智造”海洋装备越来越多。数据显示,在国内已建成及正在建设的海洋牧场装备共66台(套),珠海市参与设计的有37台(套),占比达56%。
围绕海洋牧场,珠海涌现大批创新应用场景,衍生出一个个蓝色经济新物种。
以海洋牧场投料无人船为例,珠海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洋发展部部长唐梓力此前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款无人船将运输、仓储、投喂等功能单元集中到该公司成熟的水上机器人平台,并通过自动巡航、AI控制等技术,自动转运物料到投喂喷枪,实现投喂。“相比于传统拖船,无人船船体轻、油耗低,节省人力,综合运行成本更低。”唐梓力说。此外,云洲智能的产品目前还在海上测绘、海上油气等领域落地。
海洋牧场联动低空经济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也使珠海走出一条发展“空海经济”的差异化路径。
“我们正在深度探索‘低空+海洋’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创新场景与产业融合,打造具有海洋特色的低空应用场景。”珠海市低空产业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围绕海上风电巡检、海洋生态监测、海上应急救援、海上交通管理、跨海物流配送、海洋旅游观光、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牧场监测、海洋环境治理等领域,珠海正在打造低空经济在海洋领域的市场化与商业化应用。
数字科技赋能海洋未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深海科技”首次现身政府工作报告。
珠海海洋科技展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构建低空技术与深海科技的双向赋能平台,实现全球首个“空域联网、海域联动”的海洋智能生态盛会,本届展会规划设置了无人机专区,国内外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技术研发商、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及相关配套企业参展,展示内容涵盖海洋观测、监测、测绘、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应用。
其实,早在去年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航展,珠海就首次开辟无人机无人船演示区(斗门莲洲),为珠海“空海经济”发展埋下伏笔。
而数字化则为“空海经济”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当前,海洋大数据时代正在到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主任陈大可在珠海海洋科技展作主旨演讲时表示,人工智能海洋学是海洋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智能无人平台及其组网是海洋观测的必然趋势。他以智能敏捷海洋立体观测系统为例解释,该系统以机动化智能母船为载体和控制中心,通过空、海无人平台的跨域协同组网,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快速、同步、立体观测。
联合国海洋十年(2021-2030)的核心任务之一便是创建海洋的综合数字化虚拟体。陈大可认为,未来海洋数字孪生将结合海洋观测、人工智能、先进模拟和超级计算,可以对海洋实现真实、高分辨率、多维度、可互动的实时虚拟呈现,“海洋+数字”大有可为。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正式揭牌并启动首批海上试验,成为广东加速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平台载体。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试验场相关负责人表示,试验场的投入使用,有利于节省涉海单位测试成本,加快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同时也为珠海集聚一批涉海企业和平台带来无限潜能。
目前,首批启动的海上试验涵盖“南鲲”号兆瓦级波浪能发电平台、“珠海云”智能无人母船、可潜无人艇等海洋装备,针对装备性能、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等指标开展测试评估。珠海正在成为海洋经济的巨大磁力场,通过“海洋+空天+数字”三位一体发展,逐渐显现产业飞轮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