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6 01:06:40 股吧网页版
争夺未来,南京有“两只翼”
来源:界面新闻

  在面向未来的经济争夺战打响的时候,作为江苏省会城市的南京,会有什么样的布局?

  我们可以从3月26日的南京2025年投资促进大会谈起。当天南京共有102个重大项目签约落地,计划投资总额达1300多亿元。其中既有主导产业的重大项目,也有示范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涉及两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软件信息服务、智能电网)、六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六大未来产业(如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服务业新体系等。

  达索系统智能制造中国总部项目同一天在南京签约,同时也在当月动工。作为国际知名工业软件提供商及创新设计领域头部企业,达索中国总部项目将聚焦工业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在双方公告中,达索方面表示此举依托于南京“坚实的智能制造基础”和“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

  默沙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也在不久前领取了南京分公司营业执照,加速全市首家大型跨国医药分公司落地。“南京速度简直太快了!”默沙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监姜女士当天表示。这是跨国生物制药企业默沙东在中国设立的总部机构,将对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助推南京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

  通过对这些投资布局动作的进一步梳理,不难发现未来南京的四条产业投资主线:人工智能(含软件)、机器人、生物医药,以及新一代信息通信产业。

  在这四大产业中,既有对南京基础坚实的优势产业的延伸,如软件通讯和生物医药,也有未来潜力赛道,比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这种 “精准聚焦”意味着南京将要集中全市优势资源向这些领域倾斜,在未来产业上寻求新的突破。

  这样的产业布局可以看作是南京未来经济发展的第一只“翼”。

  南京在优势产业上的领先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在2021年已经对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定下了万亿产值的目标,智能电网产业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半导体产业则已经形成了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布局。但是在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上,南京有待加速。

  南京的此番动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外界质疑的一种回应。而实际上,无论是在全国还是全球范围内,有关未来经济的争夺战已经打响了。

  就在南京召开此次投资促进大会的前一天,上海也举办了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此次大会发布了2025重点产业布局图,包括前瞻部署的10条重点产业链、14个区级主导产业特色赛道集聚区等内容。

  从招商策略与赛道选择来看,两座城市都同样强调了全球化视野,突出“全球机遇”定位,吸引跨国企业和未来的本土创新巨头。从所涉领域来看,也多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无一不是未来国内以至国际上,各大经济发达城市争夺的中心产业。

  根据公开报道,此前一天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还会见了参加此次投促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汽车相关领域的企业最多,分别是德国宝马、德国博世、美国安波福和德国伟巴斯特;咨询公司其次,共2家,分别是新加坡淡马锡和美国贝恩。

  此类情况也同样密集出现在南京: 3月13日,跨国企业南京政企交流会举办,艾默生、辉瑞、巴斯夫、塞拉尼斯、美敦力等近20家跨国企业代表参加。

  4月24日至26日,南京市委书记周红波带队,在北京密集走访了部分央企总部和科技型企业,希望推动更多合作。比如针对南京重点培育的产业之一商业航天,周红波特意介绍了南京发展商业航天的比较优势和产业集聚情况,希望各企业联合南京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共同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柔性产业链。

  这些现象无不体现出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对这些产业的激烈争夺。

  “4个重点产业中有两个和我们直接相关(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在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爽看来,这对公司来说是重大的发展机遇,他希望接下来能看到更多举措落地,切实加快公司产品的市场应用和投融资方面的进度。

  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南京本地的机器人创业公司,员工中有七成毕业于南京本地高校。刘爽告诉界面新闻,今年5月份前,公司的全球首台防爆人形机器人将交付某油气化工场站执行高危任务;9月前,推出下一代轻量化轮式人形机产品,用于某新能源电车厂商的整车制造产线;12月前,公司的挂轨式移动充电机器人将在全国主要区域部署超600个示范站点。“今年会是天创机器人批量落地的一年。”

  刘爽表示,公司会继续推进新一代轻量型人形机的研发和应用,很多产品都将结合南京本地支柱产业的中的钢铁、冶金、石化、电网等场景,实现从巡检机器人无人值守到作业机器人自主干预的全流程应用。

  对于南京而言,如果说对优势产业的延伸布局有其独特优势的话,那么如何进一步提升产业环境的吸引力,就成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这也就是南京未来经济布局的第二只“翼”。

  此次投资促进大会上,南京市出台《关于加强引资稳资推动招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一系列投资促进新举措,着力营造一流投资环境,提供一流服务。建设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对接平台”,建立重点企业投资服务陪伴计划,招引链上企业在宁集聚;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凝聚人才;基金、场景、用地全面赋能投资促进工作;构建“1+12+20+15+X”全方位招商工作格局,强化专业化、精准化招商服务模式;“宁企通平台”实现惠企政策一站式直达;投资南京地图一览产业商机;“投资南京”“亲清·一企来”引资和稳资双热线,对客商有求必应。

  根据界面新闻了解到的信息,在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下,南京还设立了各自的“产业攻坚办”,下辖各自独立的产业招商组、项目推进组、成果转化组,以及企业培育和服务组。可以看出南京迫切希望在这几个领域吸引可以带动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进而培育出自己的本地“独角兽”。

  这种对产业链的精准匹配还体现在市级层面。在大会当天,南京还宣布成立市级产业招商中心,重点在招商信息网络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项目要素资源配置等方面,在全市层面摸索更高效资源配置和服务机制。可以看出在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新格局下,南京的招商引资正力图实现产业链精准匹配和要素高效赋能。

  而在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方面,南京也正谋求大力突破。南京拥有53所高校、61所科研院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全国第三,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量居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一,科研人才在全国范围内也具备显著优势。但南京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有待提速,比如2024年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分别在毫米波和超导量子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何更快的把这一最新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长城战略咨询董事长武文生认为,南京要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政府的着力点应该是培育生态,开放场景。他对界面新闻表示,南京的科技教育、人才资源非常丰富,要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下一步需要实现领军企业、科研人才和创投机构的协同联动,形成人才、技术和资本的良性循环。

  周红波在一次会议上也特别指出,南京要打造协同创新的联合体,推动在宁高校院所链主企业、科创型成长企业紧密协作,促进科技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场景等开放共享,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这一问题在2025年有希望取得突破。本次投促大会上,省级概念验证中心、南京科技成果转化学院、南京(江北新区)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市产业招商中心以及南京人工智能(含软件)、机器人、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4个产业攻坚推进办公室揭牌,并发布南京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实践、南京科创金融改革实践、投资机构榜单和研究报告、南京投资促进新举措。

  从上述南京的一系列动作,不难看出这个城市在下一轮产业变革中的核心逻辑:一只“翼”是面向未来的产业布局,另一只“翼”则注重招商体系的优化和创新,破解体制瓶颈,同时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南京“产业创新强市”的目标在未来如何实现,值得期待。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