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对于降准降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债券市场的“科技板”等,一大波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重磅举措,再次被重点提及。
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今年以来,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会议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发行使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加力支持实体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会议也指出,将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
对于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人民银行此前也曾公开提及,明确科学运用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力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小微、养老金融等领域;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认为,今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做好适时降准降息准备的同时,也将继续创设结构性工具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可能会创设促消费再贷款、稳外贸再贷款等工具,再贷款额度有望提升,还可能会适度下调利率,加大专项支持力度。
另外,会议提出,要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王运金称,央行或向政策性银行提供较大规模的资金支持,或释放流动性支持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募集资金。
例如,政策性银行将按照市场化原则,可能会成立“稳外贸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通过股权投资、专项贷款、股东借款、资本金搭桥借款等途径投向相关企业;国开行可能会倾向于支持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术、生物科技等领域,进出口银行则倾向于支持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外贸企业及其上游相关原材料制造企业。
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
会议还提到,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
会议强调,将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坚持标准引领,规范竞争秩序。
对于债券市场“科技板”,此前,人民银行提及时就引发市场高度关注。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将会同证监会、科技部等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丰富科技创新债券的产品体系。
一方面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拓宽科技贷款、债券投资和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另外,支持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用于加大科技创新领域的研发投入、项目建设、并购重组等。此外,支持经验丰富的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带动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继设立科创板、成立北交所之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逐步完善。”王运金认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推出,将进一步增强债券市场支持实体企业尤其是科创企业的功能。
具体来看,王运金认为,债券市场“科技板”将重点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在债券品种、审核与监管标准、风险分担机制、债券评级等方面实现专业化、便利化的金融服务;同时,将有效拓宽科创债发行人主体范围,优化审批流程,为更多科创企业尤其是民营科创企业,提供更低成本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此外,也将吸引更多社会化资金投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加快推动基础科学研究与高精尖技术研发,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
王运金认为,债券市场“科技板”在促进科技债常态化发行的同时,也将为科创债指数基金的推出提供基础市场支持,进一步拓宽与完善金融投资产品体系。
此外,会议还提到,要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继续实施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政策,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