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下内需疲软、外需收缩的双重挑战,照明行业转型压力陡增。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1至2月,我国照明行业多项核心指标亮起“警示灯”。其中,中轻照明景气指数、营业收入景气指数均跌入“渐冷区”,行业整体活跃度不足;利润景气指数更是深陷“过冷区”,2月单月同比下滑36个百分点。
外贸市场也遇冷。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照明产品出口总额约118亿美元,同比下降约8%。
中国市场是昕诺飞重要的全球市场之一,而作为全球照明龙头企业,该公司目前也在中国这个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量。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采访时,昕诺飞全球首席创新官、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邱戎红表示:“产品如果能在中国市场脱颖而出,在全球市场也更具竞争力。”
适老化照明成新增量
我国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占总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人,占比15.6%。
不过,“人口老龄化压力”中也包含着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万亿银发市场由此获得“官宣”, 3亿规模的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消费需求被重新看见。
“这个市场规模庞大,潜力巨大。从创新角度出发,我们开发适老化产品并非仅仅着眼于市场规模和盈利,而是秉持着为消费者服务的理念。”邱戎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聚焦于中国市场老年人的照明需求,昕诺飞于4月22日首发飞利浦LumCare安瑞系列解决方案。
“大约一年前我们开始在适老化照明领域加大投入,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但这只是开端,后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邱戎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目前也正在申请上海适老化产品补贴。
与本土企业构建智能生态
与其他制造业一样,智能化浪潮也正向照明行业席卷而来。
从市场角度来看,智能照明正逐步取代传统照明,而传统照明单品也将升级至整体解决方案。
AI+ToF被视为智能感知领域的“黄金组合”,即通过ToF传感器与AI算法的协同,赋予机器“理解3D空间”的能力 ,而这一技术也在重塑手机、汽车、家居等行业的交互方式与功能边界。
对此,昕诺飞将其“跨界”运用在了照明系统上。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布的飞利浦LumCare安瑞系列产品采用的AI智能芯,即通过将ToF飞行实际传感器与24G雷达AI组合算法结合,监测老年人是否摔倒等功能得以实现。
另据邱戎红介绍,智能互联照明系统构建的光网络也很关键。传统传感器单独放置可能存在需要更换电池、寻找合适安装位置等问题,而且使用摄像头还可能涉及隐私风险。若将照明基础设施充分利用起来,构建光网络,就能将其转化为传感器网络,开发出诸多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事实上,当照明行业正在比价格、比参数时,昕诺飞的选择是与本土企业合作构建智能生态。
邱戎红坦言,在物联网领域,昕诺飞与战略伙伴的合作需求很大。“中国有许多优秀的物联网平台和企业。我们的目标是与这些主流生态圈展开良好合作,无论是适老化产品还是其他应用,都通过合作推向更广泛的市场。”
“昕诺飞与小米成立的合资企业飞彗智能照明发展的势头很好。”邱戎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过去两个季度,业绩均实现了超高速增长,远超整体照明市场的发展水平。
谈及近期是否有新的合作计划时,邱戎红也表示,和小米的合作是源于双方高层的默契以及相似的企业理念,“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会和所有企业采取同样的合作方式,具体的合作形式还是要看双方的契合度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