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发布202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GDP同比增长5.1%,高于去年全年和去年一季度0.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增幅较去年全年提高1.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明显提速。
这一数据值得特别关注,因为上海以工业立市,工业一直是上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同等级的国际化城市如纽约、东京、伦敦等相比,上海的工业产值占比都是最高的存在。
事实上,在2024年上半年达到了1.0%的低点后,上海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就开始不断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和2024年全年,上海市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3%和2.2%。
今年一季度,上海工业再亮出新增速,“工业战神”再起范,这意味着,新旧动能转换逐渐熬过胶着阶段,至少透出三层含义:
第一,上海工业立市的决心足够大。近年来,上海反复强调工业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尤其是要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并且砸出“智造空间”干货政策,努力解决规划审批、土地混合利用、资金补贴、人才落户等方面裉节问题,助力上海制造工厂“批量长高”。
第二,黑科技炸场,新质生产力持续壮大。去年以来,上海一批“大国重器”硬核亮相,如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点火成功,C919已累计交付16架,“千帆星座”72颗卫星发射组网,还有大型LNG运输船去年全年交付10艘,交付效率直接乘以二。一季度经济数据也显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2%,代表了新质生产力的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制造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清一色实现两位数增长。通过产业数智化、绿色化带来的范式创新和模式创新,上海正在实现新动能加快接续旧动能。
第三,“成本刺客”现身。魔都如今毫厘必争“抠细节”,去年已为工业企业省下520亿个“小目标”。如果比对国家统计局2024年全国规上工业企业百元营收中的成本数据,上海还低了2.7元。今年,上海要助力工业领域再降本60亿至80亿元,这种极致挖潜,需要对每一度电、每一方气进行精算博弈,盯牢一寸土、一纸证持续制度破冰。
上海种种努力,不只在于构建“成本洼地”,更在于将每一寸土地锻造为效益的裂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