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研讨会暨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新质金融与经济发展专委会成立发布会在京举行。围绕人工智能浪潮下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机遇和挑战等热点话题,与会专家展开研讨。
与会专家表示,金融既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AI)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既有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金融业要始终坚持以创新为驱动、以合规为保障,推动AI与金融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尽管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需在融资结构、风险管控、政策协同等方面持续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北京大学普惠金融与法律监管研究基地副主任顾雷表示,我国正在经历一场新质生产力浪潮,不仅表现为科学技术创新性突破、生产要素合理性转化、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更体现在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金融服务的精准提供以及金融风险的全面把控方面,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发展趋势,开发适合科技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不断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多样化融资需求。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顾炜宇建议:一是加快人工智能等科技引入应用,促进金融机构全面数字化转型,特别是构建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智能体),创新产品和服务、渠道、风险管理、运营等,构建虚实互融的金融元宇宙;二是着力基于风险的两大精准匹配,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堵点,优化提高以货币资金配置为中心的市场配置资源效率;三是要关注和研究数据资源和数字生产方式的新特征,以及数字货币发展对金融体系的重构,把握未来趋势和新机遇,以新质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会上还发布了由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新质金融与经济发展专委会牵头组织的《中国新质金融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24年)》。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服务、深化合作,全面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展望未来,新质金融发展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协同,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监管优化等多维度协同发力,有效破除制约新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全面支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最终建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