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5年春季年会召开之际,4月22日,IMF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出炉,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下行风险加剧,并指出美国关税措施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负面冲击”。
这是IMF首次评估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影响。最新报告释放哪些重要信号?
与此同时,今年世行和IMF春季年会罕见被关税议程主导,面对全球市场震荡、人心惶惶不安,这场全球金融领袖云集的峰会又会传来什么讯息?
“重大负面冲击”
相比1月更新版,IMF最新报告大幅下调今年经济增长预期。
全球层面,经济增速下调至2.8%,调低0.5个百分点,跌至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最低水平。
经济体层面,发达经济体增速预计为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为3.7%,均下调0.5个百分点。
IMF还预计明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低于1月预测的3.3%,也低于2000年至2019年间3.7%的历史平均水平。
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及其不确定性是下调经济增长预期的两个主要因素。
报告指出,美国政府新的关税措施——尤其是宣布所谓“对等关税”,将实际关税水平推升至一个世纪以来最高水平,对全球经济造成“重大负面冲击”。加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也对经济活动和经济前景产生负面影响。
从新冠疫情到俄乌、巴以两场地缘政治冲突,再到持续多年的债务困境,古兰沙强调,全球经济仍在承受过去四年严重冲击带来的创伤,“现在它再次面临严峻考验”。
针对始作俑者美国,IMF更是发出最严厉“预警”,预测其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8%,较1月预测值下调0.9个百分点,接近1个百分点,在发达经济体中“降幅”最大。
尽管IMF未断言美国将陷入经济衰退,但将衰退可能性调高至40%,远高于2024年10月预测的25%。
“政策不确定性加剧、贸易紧张局势以及需求势头减弱”被IMF“诊断”为美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三大“病因”。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高级学术顾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副院长傅梦孜认为,从IMF最新报告中可捕捉到多重信号。
首先,最新预测表明世界经济将再度走低。
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大国竞争等影响,世界经济近些年呈现下行轨迹,到今年初大致趋于平稳,但如今被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打破。
“IMF对今年世界经济增速调降幅度之大超出预期,也与IMF通常较世行的乐观预测明显不同,显示IMF判断经济形势严峻。”傅梦孜说,背后原因与特朗普发起全球关税战密切相关,凸显IMF对美国单边主义和损人不利己行为的抨击和控诉。
其次,IMF报告突出关税政策不确定性的危害。
“相比之前的疫情冲击,关税打击更直接、突然,它不是客观的,完全是人为的,而且不可预测、突破想象力,正如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所说,不确定性本身就是成本,其对国际贸易、资本市场、未来政策的信心都将造成重创。”
第三,IMF虽然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但是对中国仍寄予希望。
中国凭借改革潜力——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减少行政干预、财政托底、转换新赛道、面向全球扩大开放等等,能够应对当前挑战。
“一口沸腾的锅”
IMF发表最新报告的同时,还就经济体系的深层困局发出警告。
最新报告称,当前处于“政策转变的关键时刻”。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过去80年来运行的全球经济体系正在重置。”古兰沙说。
此言与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上周在春季年会前瞻讲话中遥相呼应。
格奥尔基耶娃说,全球贸易体系正在经历重启,金融市场波动上升,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爆表”,全球经济环境正在经历深刻变化。
她将当前贸易紧张局势比作“一口正在沸腾的锅”,快要溢出来了。
IMF还拉响金融系统风险警报。21日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随着全球金融状况收紧,以及经济政策、贸易政策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高企,全球金融稳定风险显著上升。
在傅梦孜看来,IMF指出世界经济体系正在“重置”令人警醒。经过全球化洗礼后,世界已走过高增长阶段。如今,全球经济面临信任缺失、制度失能失效、“安全优先”与“效率优先”范式转换等挑战。未来,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与多边合作重塑秩序。
IMF也在最新报告中开出药方:各国应建设性地努力营造稳定、可预测的贸易环境,促进国际合作,同时解决国内政策缺口和结构性失衡问题。
“IMF不再仅仅针对发展中国家开处方,更是指向美欧等全球发达经济体,认为后者也有必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其所面临的问题已不是单单靠调整利率就能解决。”傅梦孜说。
他还认为,只有大国达成默契才能提升全球经济治理的效率,给外界合理预期。
“贸易谈判第二战场”
IMF最新报告来自一场备受瞩目的大会。眼下,全球财金领袖正齐聚华盛顿,参加世行和IMF春季会议,以及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
一直以来,IMF和世行春季年会都以盛大庆典、日程繁忙著称。不仅有高层多边政策谈判,还有财长一对一会谈,然而,今年气氛截然不同,格外严峻沉重,人们的注意力几乎都被痛苦的关税占据。
“贸易战将主导本周会议……这将是一场不同于以往的春季会议。”大西洋理事会地缘经济中心高级主任乔希·利普斯基说。
围绕关税问题,大致有两项议程受到关注。
首先,政策制定者将评估特朗普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的损害。
秘鲁经济学家莉莉安娜·罗哈斯-苏亚雷斯表示,有两个议题值得关注:一是这场贸易战将把全球经济带向何方;二是贸易紧张局势会否蔓延至金融领域,特别是会否削弱美元作为安全资产的地位。在她看来,这两个议题都将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产生深远影响。
有评论称,特朗普的经济议程与脆弱的金融体系迎头相撞,给世界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1万亿美元。
傅梦孜认为,遭遇“特朗普冲击”后,未来5年世界经济预计将低速增长,会经历较困难的调整时期,需要时间消化影响。
其次,关税谈判成为一大看点。
会议期间,多国财长寻求与美国财长贝森特会面,商讨关税问题。
为此,本周会议甚至被形容为“贸易谈判第二战场”。外界尤其关注,全球两大经济体中美财金高官会否会晤。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美国财长贝森特被曝22日在一场闭门投资者大会上表示,中美关税对峙僵局不可持续,预计未来数月紧张局势会缓和。他还强调,美国的目标并不是与中国脱钩。
除了关税议题,美国如何定义自身在IMF、世行、G20等全球机构中的角色或许是另一个焦点。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重启“退群”模式,其单边、孤立主义行径引发担忧。此前,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财长贝森特先后缺席G20南非外长会、财长会,加剧外界猜疑。
分析人士称,在此次春季会议和G20财长会上,形势或许会变得明朗。美国财长贝森特料将在会上发表讲话,这将是特朗普政府高级官员首次公开就世行、IMF和G2O亮出意见。
非营利智库“全球发展中心”高级政策研究员南希·李表示,世界期待美国澄清其对多边机构的总体立场。比如,在削减对外援助后,会否继续保持对多边银行的捐款承诺;在缺席G20会议后,是否仍希望与G20伙伴进行建设性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