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4 02:30:00 股吧网页版
就地取材在月球盖房?“嫦娥”带回的月壤样品研究新进展 大大降低成本
来源:上观新闻

  在月球盖房子曾是科幻小说的情节,如今正被中国科学家一步步变为现实。

  4月23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月球样品研究成果研讨会上,200余位国内外专家研讨探月工程嫦娥五号、六号月球样品研究的最新成果。值得关注的是,东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团队利用嫦娥五号带回的500mg月壤样品,成功研发出“月壤成纤”技术及装备,能将月壤转化为高性能纤维材料,同时损耗率不足10%,为未来月球科研站建设提供了就地取材的关键技术支撑。

  新技术就“月”取材,大大降低成本

  在月球建房需要大量建筑材料,但从地球运输建材成本巨大,可说是不可能的任务。科学家算了一笔账:月球距离地球38万公里,从地球运输建材成本高达8万美元/公斤。那么,能否就“月”取材?月球表面的土壤是否有可能成为人类“太空建房”的关键材料?

  “在地球上,用钢筋来加固混凝土结构。到了月球,则让纤维成为月球建筑的‘筋骨’,发挥类似钢筋的作用。”朱美芳团队成员、东华大学成艳华教授告诉记者,通过模拟月球真空、微重力的极端条件,团队攻克了月壤成纤的难题。实验显示,“月壤纤维”直径在10-50微米之间,比头发丝还细,同时,其拉伸断裂强度、纳米级硬度和弹性模量等关键参数均达到工程应用标准。这项“月球制造”技术有望使相关建造生产的材料完全实现月球本土化,大大降低成本。

  目前,嫦娥五号月壤纤维正随“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我们的目标是在月球真空、微重力环境下,实现‘月壤成纤’的自动化、连续化生产。”成艳华介绍,月壤纤维的应用场景前景广阔。比如,可用于柔性展开舱、纤维增强混凝土结构及月球航天服等领域。

  朱美芳透露,团队正系统推进月壤纤维的工程化应用研究,未来将为月球科研站提供高可靠、轻量化、环境自适应的创新材料技术保障。

  多项科学突破:从“采样返回”到“体系化研究”

  对月球的研究进展如何?会上,围绕嫦娥六号样品记录的月背SPA大撞击、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更新火山活动史、古地磁分析重塑月球深入热演化、嫦娥样品对比研究支持月球二分性、月壤物质组成与应用研究新进展等多项成果进行了热烈讨论。这些成果不仅更新了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知,更为月球科研站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第二届月球样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指出:“嫦娥六号样品为月球物质组成、演化历史、资源利用三大科学问题开辟了新路径,与嫦娥五号样品的系统对比研究使我国正从‘采样返回’向‘体系化研究’迈进,为载人登月及深空探测奠定科学基础。”目前,嫦娥五号样品研究已产出百余篇高水平论文,而嫦娥六号样品返回仅半年,就有多项突破性成果,刷新了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在月球样品研究的成绩单里,最亮眼的不止是论文数量,还有人才梯队的迅速崛起。“嫦娥五号任务前,国内从事地外样品研究的团队不足5个,如今已超过140个。”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展示的一组数据显示,年轻人已成为科研主力军。在《自然》《科学》等顶刊发表的嫦娥五号研究论文中,第一作者平均年龄仅39岁,而嫦娥六号成果论文的第一作者平均年龄更年轻。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还专门设立“月球与行星科学”,进一步支持学科发展。

  未来的月球不仅是科研前哨,更将是人类文明向星辰大海进发的起点。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