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表示,从我国的再保险市场主要指标来看,再保险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一个指标是再保险的市场排名,另一个指标是保险的渗透率。下一步,支持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保险中心。
当天,中国人民银行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有关情况,尹江鳌在会上介绍了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取得的最新进展。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实践。
尹江鳌介绍,金融监管总局以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为重点,积极推进再保险中心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主要体现在制度、机构、业务三个方面。
首先,制度机制逐步建立。金融监管总局会同上海市政府先后出台三份关于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政策文件,从准入、监管、财税等方面支持再保险机构、业务管理人才在上海集聚。
其次,机构的集聚初具规模。“同意上海保交所在上海临港新片区设立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这是一个实体机构,进行专业化的运营管理,积极推动再保险运营机构入驻登记交易中心。”尹江鳌说。
据介绍,截至2025年3月末,已有22家再保险运营中心和再保险的经营机构在上海临港设立。
第三个进展是登记交易业务平稳起步。尹江鳌表示,登记交易中心出台了8项业务规则,推出标准化的合作文本,建立交易编码制度,保障业务规范有序开展,支持再保险运营机构推动信息登记和场内交易,实行跨境资金便利化结算,目前业务起步比较平稳,根据交易周期再保险业务的登记规模已经超过1100亿元,今年登记金额和交易金额有望登上新的台阶。
不过,从我国的再保险市场主要指标看,再保险发展空间仍然较大。一是再保险的市场排名,2024年我国在再保险市场规模大概316亿美元,占全球再保险保费规模9000亿美元(估算)的3.5%,大概排在全球第七位,但我国直保市场的规模大概为8000亿美元,占全球直保保费规模7.2万亿美元(估算)的约11%,大概排在全球第二位。
“从这些指标来看,我国的再保险市场与我国的经济体量相比、与我国的直保市场地位相比,再保险市场的地位还不匹配。”尹江鳌说。
另一个指标是保险的渗透率,2024年,我国再保险保费占直保保费的比例约为4%,该指标的全球水平约为12.5%,我国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尹江鳌强调,下一步,金融监管机构将持续强化与有关部门和上海市政府的协调配合,积极推动建设要素集聚、业务集中、交易活跃、规则完善的登记交易中心,支持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再保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