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4月22日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记者近日在重庆多地走访发现,不少区域及企业加快布局数字化碳排放管理,助力绿色发展。
走进长寿区能源大数据中心,只见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类数据,各条产业链及重点企业能耗、碳排放量清晰可见、一屏全览。“通过对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实行多维度碳排放监测,我们全面掌握区域内整体碳排放情况,持续推动低碳化、绿色化转型。”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部分国家和地区还提高了进口产品的碳排放标准,强化碳排放管理是大势所趋。面对国际绿色贸易新规,部分龙头企业加强了碳排放管理。然而,数字化碳管理手段缺乏、无人支撑减碳服务等痛点仍然存在,中小企业对碳监测、碳盘查、碳足迹认证等服务需求较大。
国网重庆长寿供电公司运营监测管理专责王郑兴介绍说,了解到长寿产业园区及中小企业在碳管理方面的需求,公司基于园区企业各环节用能数据,打通电、能、碳转换链条,构建企业级电碳模型,通过“以电折碳”开展碳排放监测,并实现碳盘查报告自动生成,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碳排放数据。目前相关服务已在多家公司试点,下一步将逐步扩展至长寿区其他控排企业。
“去年,通过引入供电公司碳排放监测解决方案,‘一次投入、长期使用’,我们实现了更加精细的碳排放管理。”重庆卡贝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维保部副部长黄忠欣说,作为天然气制甲醇企业,公司被纳入全国和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依托供电公司开发的模型,实现实时能源消耗数据采集,自动生成碳排放报告,为精准掌握生产时序、优化碳交易决策提供支撑。
随着绿色供应链加快兴起,不少企业对碳足迹认证需求也愈发强烈。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在当地供电及能源部门的辅助下,公司对主要的变压器产品编制了从原料、生产到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报告,获得产品碳足迹认证证书。“通过开展碳足迹评价,为我们融入下游客户绿色供应链、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提供有力支撑。”该负责人说。
据悉,作为重庆综合性化工基地之一,长寿区近年来积极实施一批节能降碳技改项目,重庆钢铁、川维化工、卡贝乐等重点企业建成碳回收装置。当地还力促企业加强碳排放管理,推动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
像长寿区一样,重庆多地正持续推动精准核算碳排放,助力绿色转型。如位于南岸区的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近年来部署“光伏+储能”,并开展节能设备更新,降低各生产环节能耗,打造智能碳管理系统,监测能耗情况并可实时预警。目前,该公司万元产值碳排放较几年前下降超三成。
瞅准碳排放管理“蓝海”,一批服务商也推出针对性产品及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记者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了解到,近年来,该公司着力探索“核查、减排、交易、认证”碳普惠一站式碳中和路径,还正在搭建“双碳”数字服务交易平台,将整合各类“双碳”服务资源,面向“双碳”需求企业开放平台,提供碳资产管理、碳计量、碳核算、碳足迹认证、碳标签等涉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