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据《北京商报》报道,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 “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
记者还获悉,上述电商平台已就全面取消“仅退款”的相关细节与管理部门进行了多轮商讨和修改,一旦审核完成即对社会公开宣布。
22日晚间,网上流传淘宝、拼多多、京东三家平台向商家发布意见公告,就“取消仅退款”征求意见。淘宝在征求公告中提到:“后续平台将不主动介入消费者在已收到货后的不退货退款售后申请,由卖家先行与消费者协商处理。” 21记者就这一消息询问了淘宝、拼多多多位店铺客服,均表示暂未收到平台通知。
“仅退款”是一项2014年出现在电商平台的售后服务,即特定情况下,用户可以不退货、仅退款。
最早适用这一规则的是2014年的京东自营店,不过业内普遍认为让“仅退款”走进大众视野的是拼多多。2021年,拼多多在生鲜品类推出“仅退款”服务,2023年将适用范围扩大至全品类,申请时间延长至15天,并默认商家同意退款。到了2023年年末,“仅退款”已经成了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主流电商平台的“标配”。

尽管当初推出“仅退款”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仅退款”政策逐渐出现了偏差,甚至催生了一条专门利用退款机制获利的黑灰产业链。
根据2024年网经社基于近2000位商家与1000位消费者的调查,只有1.06%左右的商家在近一年内没有遭遇过“仅退款”困扰。89.05%的商家对“仅退款”持非常反对的态度,仅有1.39%的商家支持这一政策。
面对“仅退款”的大规模滥用问题,各大电商平台从2024年开始陆续松绑。3月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北京互联网法院联合组织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六家电商平台开展倡议活动,发布《关于规范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的共同倡议》,其中明确提到“不断优化并完善‘仅退款’规则,合理区分商品品类和具体适用情形,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体验”的要求。
今年两会期间,平台“仅退款”问题还在引起热议。彼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表示,今年将着力优化监管方式和手段,大力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针对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造成商户款货两空的突出问题,将督促平台明确规则的适用范围和具体情形。
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李鸣涛曾向21记者指出,目前,电商规则变动的主动权掌握在平台手里,商家几乎没有话语权。尤其是一个平台出台自动跟价、仅退款等规则后,其他平台就会迅速跟进,这让行业生态变得更复杂,也让本有滞后性的监管更难提前介入。(详见:《算法围困中的电商:熬不住的低价、卖不出的高价》)
根据我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电商平台经营者如果要修改平台服务协议、交易规则,理应公开征求意见,并且需要在实施前七天公示修改内容。“问题是,公示规则只是走个形式,平台更多是履行一下通知义务,很少真正吸纳商家们的意见。”李鸣涛说。
李鸣涛当时建议,进一步细化现有的《电子商务法》,完善平台规则的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规则公示后,应该让商家有实际发言权,能真正参与规则制定。还可以引入社会第三方评估机制,评估平台规则对行业生态的影响。
取消“仅退款”规则,也许是商家拿回自主权的一个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