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下称CF40)日前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宏观政策报告,对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对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展望并提出五点政策建议。此外,报告还探讨了扩大消费的政策选择和排序。
一季度中国出口表现稳健美国关税冲击尚未显现
报告显示,一季度各部门现金流有所改善。具体而言,一季度工业企业的现金流有所改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回升,利润总额同比增速降幅收窄,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正在逐步好转;政府债券发行额大幅提高,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185%,前置发行进度加快;居民部门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5.5%的稳健增长,现金流入持续改善,但消费倾向略有回落。
报告称,一季度中国出口表现稳健,美国关税冲击尚未显现。数据显示,一季度出口金额月同比增速均值为5.1%,较2024年四季度的增速均值略低。分月来看,1月出口金额达3247亿美元,同比增长6.0%;2月受春节假期影响,出口同比下滑3.0%;3月出口额回升至3139亿美元,受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推动,同比增速大幅攀升至12.4%。
报告认为,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或在二季度之后逐步显现,对总需求的实际冲击力度需要予以充分评估,宏观政策有必要为此提前做出充分准备。
具体来看,报告提出多项政策建议:
——加快扩大内需。“关税冲击本质上是外需下降,是需求冲击。扩大内需是对冲外需下降的必备应对措施。”CF40资深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建议,对美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大公共投资扩大内需,给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和企业盈利机会。
——稳住股市和汇市。在张斌看来,金融市场是信心和预期最集中的地方,稳住金融市场至关重要。我国最近推出的“中国版平准基金”对稳定股市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接下来还需关注外汇市场的新动向。
——为企业转型创造更好国内外环境。报告建议,帮助企业在其他市场、国内市场找到新的产品销路;要在国内创造更多新的生意机会。
扩大消费的政策选择与排序
报告显示,中国的消费率与类似发展阶段经济体相比处于偏低水平。目前,中国居民消费率在38%左右,日、韩等经济体在类似发展阶段的居民消费率约为52%,中国居民消费率低了14个百分点。
“释放消费潜力,落脚点在于提高消费倾向和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这需要众多改革政策才能落地。”张斌认为,为实现改革政策与扩大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应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局部优先原则,涉及改革的部门和政策尽可能少,对体制机制配套要求相对较低,换言之,局部优先意味着该领域的外生性较强,可在保持其他领域不变的情况下做出变化;二是增量优先原则,先做增量,有了增量打开政策空间以后更便于做存量;三是政策效力原则,对提高消费倾向或者居民收入占比的效力越强,该政策选项优先级越强。
基于上述原则,报告提出了若干扩大消费的政策选择:
首先,最优先且最见成效的是逆周期政策,以此提高GDP增速,带动全社会收入和消费在短期内显著增加。降低政策利率和扩大公共投资是逆周期政策的重点内容。
其次,短期内政策阻力相对较小、应尽快推出的政策,包括鼓励生育、都市圈建设和农民工安家等相关政策。这些政策符合局部优先、增量优先原则,且能够显著带动部分群体的消费倾向提高。
再其次,需要长期坚持、久久为功的政策,是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支出、提高服务业占比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对居民的投资分红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