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港股创新药企云顶新耀(01952.HK)宣布,公司已获得香港联交所批准,移除股票代码中的“B”标记。这标志着云顶新耀在市值和收入等方面达到了更高标准,商业化能力得到进一步认可,是公司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自2020年10月登陆香港联交所以来,云顶新耀在“授权引进”与“自主研发”并进的“双轮驱动”战略下,专注高价值“蓝海”领域的同时,致力于研发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的创新疗法。公司在肾病、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已形成强大并有协同效应的平台,三款商业化产品已实现了业绩的高速增长。
云顶新耀2024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全年总收入达7.067亿元,大幅增长461%,超额完成7亿元既定目标,并首次实现了年度商业化层面盈利。
其中,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耐赋康销售额达到人民币3.534亿元,同比增长1581%,目前已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全球首个氟环素类抗菌药物依嘉实现收入3.528亿元,同比增长256%;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同类最佳药物伊曲莫德(VELSIPITY)已在中国澳门和新加坡获批上市,并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成功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其新药上市申请已于2024年12月在内地和中国香港获正式受理。
在创新管线方面,云顶新耀拥有全球权益的新一代BTK抑制剂EVER001展现出积极的临床数据,全球开发进程稳步推进。作为一款潜在的同类最佳产品,EVER001在原发性膜性肾病和其他自身免疫性肾病方面有巨大的潜力,有望成为云顶新耀在肾病领域的又一重磅管线。
同时,云顶新耀通过其以AI驱动的mRNA技术平台,多路径开发肿瘤及其他治疗性的mRNA药物。目前,云顶新耀已形成三大核心管线:自研的个性化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6已进入临床阶段,并于今年3月完成首例患者给药;通用型现货肿瘤治疗性疫苗EVM14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已获美国FDA批准,成为公司首款自研进入全球临床阶段的mRNA肿瘤治疗性疫苗;自体生成CAR-T项目也将于今年完成首个临床前候选药物筛选。
此外,云顶新耀拥有位于浙江嘉善的自有商业化规模生产基地,该基地符合全球良好生产规范(GMP)标准,为实现mRNA技术平台的研发、生产以及商业化提供了坚实保障。今年3月,公司宣布启动伊曲莫德位于嘉善工厂的生产建设项目,为伊曲莫德的本地化生产提供支持。
中金公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云顶新耀的业务重心精准聚焦于肾病治疗和mRNA肿瘤疫苗领域,预计其核心产品组合的增长将持续超越市场预期。鉴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和产品估值的体现,中金上调其目标价至70港元,并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在业内看来,移除“B”标记是一家18A生物科技公司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基于对其产品研发管线、商业化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量,云顶新耀此次“摘B”标志着其财务表现与商业化能力获资本市场认可,有助于吸引机构投资者并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公司凭借营收增长、盈利能力增强及商业化平台“造血”,稳固核心治疗领域地位,推进AI+mRNA技术转化。随着高潜力产品进入收获期,其长期成长与全球化潜力将加速释放,作为亚洲领先综合性生物制药企业的战略定位愈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