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在最高人民法院2025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关于“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在反垄断审判工作中采取了哪些举措”的提问时表示,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依法审理好各类垄断案件,强化对重点领域反垄断行为司法的规制,努力统一裁判规则,加强反垄断执法司法协调配合。未来,最高人民法院将持续加强反垄断司法工作,准确适用反垄断法及新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将互联网平台、科技创新、信息安全等作为重点关注领域。
最高人民法院同日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4年)》,总结过去一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新成果;同时发布8件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展现人民法院在激励创新创造、维护公平竞争、促进文化繁荣方面的有益实践。
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介绍,该批案例覆盖了专利、商标、著作权、反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案件类型,涉及生物医药、AI技术、网络游戏等行业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裁判规则,彰显了司法裁判对行业发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最高人民法院将陆续发布《全国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法律适用问题年度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年度报告、裁判要旨等,从多角度展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陶凯元表示,人民法院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以高水平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促进一切生产要素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为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司法力量。
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李剑介绍,近年来,人民法院严格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依法惩处严重侵害知识产权行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全国法院对恶意侵权情节严重的460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比增长44.2%,有力震慑了侵权者,有效维护了权利人合法权益,大大提升了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
李剑表示,不断加大新兴领域权益保护力度。人民法院切实加大对关键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保护力度,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高质量”受到“严保护”。审结“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6.4亿余元。该案入选“新时代推进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案件”。审结“离心压缩机选型”软件及技术秘密侵权案,对隐名设立同业公司,盗用原单位技术秘密长达10余年的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1.6亿元,以严格公正司法树立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的鲜明导向。
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执行
郃中林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始终坚决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部署要求,不断加强反垄断民事和行政审判,强化规则引领,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执行,依法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谈及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在反垄断审判工作中采取的举措,郃中林介绍,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依法审理好各类垄断案件,强化对重点领域反垄断行为司法的规制,努力统一裁判规则,加强反垄断执法司法协调配合。
“未来,最高人民法院将持续加强反垄断司法工作,准确适用反垄断法及新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将互联网平台、科技创新、信息安全等作为重点关注领域,同时持续关注民生、行业协会、知识产权、自然垄断行业、行政权力滥用等领域的反垄断,坚决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助力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同时,加强对全国法院的审判指导和业务培训,整体提高人民法院反垄断司法能力和水平。”郃中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