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女子冰球世锦赛(甲级A组)(简称“女冰赛”)在广东省深圳市引发“冰雪运动”热潮。
这场国际赛事不仅是体育竞技的盛会,更成为观察中国冰雪经济南下的重要窗口——当热浪与冰雪相遇,南方城市正以科技创新改写传统冰雪经济的地理版图。正如国际冰球联合会主席吕克·塔迪夫所说:“冰雪无需等待冬天,热情与创新才是永恒的季节。”
女冰赛激起深圳“冰雪热”
在不下雪的深圳,冰雪运动正带动“冰雪经济”快速增长。“近年来,深圳的冰雪消费需求激增,亲子体验、专业培训成为核心消费场景。”广东省冰雪运动协会会长陈海龙说。
2024年,深圳冰雪运动参与人数突破50万人次,增长30%。近年来,深圳年均举办冰雪国际赛事超10场,除女冰赛外,还举办了5届粤港澳青少年冰球邀请赛等,带动赞助、转播、旅游等收入超10亿元。
除了“冰雪+赛事”外,深圳正以“冰雪+”战略推动跨界融合,结合科技、文旅等业态,打造差异化的冰雪经济生态。
冰滑梯、冰上自行车、滑雪圈、雪地挖掘机、雪山飞龙螺旋梯……在卡鲁冰雪世界,充满“北国风情”的冰雪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游客热衷的“打卡点”。深圳观澜卡鲁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丽丽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自2023年3月开业以来,卡鲁冰雪世界累计接待游客突破40万人次,开创了“冰雪运动+主题娱乐”的复合业态新模式。
香港游客张揽月常在周末和暑期带孩子来这里滑雪,她说:“香港没有玩雪的地方,小孩子又想体验滑雪。深圳不仅室内滑雪场地方很大,吃的东西种类也丰富,还有很多适合小孩玩的地方。”
截至目前,深圳已建成20家室内冰雪场馆,多个商圈引入了室内滑冰场,卡鲁冰雪世界、世界之窗阿尔卑斯冰雪世界则建成了室内滑雪场。
全球规模最大的室内滑雪场之一——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将于今年10月在深圳开放。据悉,该滑雪场投资近300亿元,占地约43万平方米、雪道最长450米、最大高差83米。
深圳冰雪经济的生命力,不仅在于硬件设施的突破,更在于消费市场的活跃。陈海龙表示,深圳的消费者具有强劲的消费能力,冰雪客单价超过一线城市平均水平。
记者在女冰赛现场见到的香港小观众王俊成就是其中一例。他的父亲告诉记者,12岁的王俊成从5岁接触冰球之后就一直选择在深圳练球。“深圳的冰球训练场地宽阔,培训课程丰富,坐高铁只要20分钟就能到深圳,很方便。”
政策激活南方新赛道
深圳冰雪经济的发展是南方城市上演“冰与火之歌”的缩影。近年来,冰雪经济在政策支持下一路南下,在各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南展西扩东进”战略,要求南方城市重点发展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文旅融合等特色业态,构建“冰雪丝路”经济带。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启动实施冰雪旅游提升计划,组织开展冰雪消费季等促消费活动,同时鼓励各地因时因地丰富冰雪场地和消费产品供给。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5)》预测,2024年至2025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达5.2亿人次,冰雪休闲旅游收入预计突破6300亿元。冰雪运动正展现出“南展西扩东进”、一年四季运营的新态势。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高志丹表示,要持续拓展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良好态势,稳住冰雪经济总规模万亿元的基本盘,力争2030年达到1.5万亿元的目标。
地方政策也精准发力。浙江省提出加快推进临安、桐庐、奉化、文成、长兴、安吉、天台、莲都等地冰雪旅游目的地建设;《上海市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发展冰雪运动,打造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桥头堡,到2025年上海市冰雪运动俱乐部达到30家,年参加冰雪运动人次达到200万;深圳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对高规格的赛事承办最高补贴1000万元;成都发布《成都冰雪运动指南》,对全市冰雪运动赛事资源与旅游景点进行整合。
政策破冰,驱动冰雪经济蓬勃发展,各地纷纷以“冰雪+”模式为抓手,创新业态。上海耀雪冰雪世界成为上海市的文旅新地标,集室内滑雪场、三座星级度假酒店以及会议中心、冰雪主题商业小镇于一体,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成都建成各类冬季项目场馆60余处,其中新都尖锋旱雪四季滑雪场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旱雪场;江苏开展冰雪节、冰雪研学等多种形式的冰雪活动;深圳阿尔卑斯冰雪世界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体育竞技和冰上表演等于一体,打造了全新的“都市娱乐休闲新天地”。
“冷”资源激发经济“热”效应
“冰雪经济的跨界融合和‘四季经济’正在成为未来热点和趋向。”首都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学院首任院长李相如说,冰雪经济一路“南下”,突破气候条件限制,通过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与跨区域协同,构建起覆盖研发制造、赛事运营、消费服务的全链条生态。
一方面,科技正延展冰雪运动的地理边界,让温暖的南方“飘落”雪花、“结出”冰霜。
占地1.2万平方米的卡鲁冰雪世界温度能保持在-3℃至-5℃,得益于其采用了深圳市科冷商用设备有限公司(简称“科冷”)自主研发的保温气膜技术和高效节能造雪技术体系。“这项技术能将场馆的空间利用率提升超30%,建设周期压缩为6至9个月,建设成本较传统结构降低70%,同时将能耗降低30%。”科冷副总经理周长亮说。
另一方面,南方城市在赛事运营、冰雪消费等方面焕发活力。
女冰赛运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运营主体的资质与能力是承办一场国际性体育赛事的重要考量因素,南方多个城市都有优秀的企业活跃在各大国际体育赛场上。
冰雪消费方面,南方多地也展现出十足动力。以深圳的冰雪装备消费为例,迪卡侬(中国)公关及媒体事务总监赵洁告诉记者,2023年迪卡侬深圳滑雪装备销售额增长超200%;2024年至2025年雪季,深圳消费者的装备需求不断升级,从滑雪服、手套、滑雪鞋、护具等基础装备延伸至滑雪头盔、雪镜等专业器材。
“2025年女冰世锦赛的成功落地,标志着深圳正以冰雪为媒,书写中国体育城市发展的新范式。”陈海龙说。不仅是深圳,南方多地均借助创新优势扭转了开展冰雪运动的“气候劣势”,凭借着产业链条齐全的优势,创新消费业态,书写“四季冰雪”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