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明确了155项试点任务。
4月2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介绍《工作方案》涉及金融、医疗、电信等重点领域开放的创新举措。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在当前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实际行动。”
试点任务一次性向所有试点省市铺开
凌激介绍了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提速加力”的考虑:为加快形成更加丰富多样的制度创新成果,这次试点任务不再区分地区和任务批次,而是一次性向所有试点的11个省市全面铺开;除现有的11个试点省市外,相关部门还新增了大连、宁波、厦门、青岛、深圳、合肥、福州、西安、苏州9个城市,相关试点任务将按程序报批后再实施。
凌激介绍了北京、天津、上海、海南、重庆、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等11个试点省市的试点任务。
在金融领域,试点任务包括支持探索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支持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吸引境外保险公司、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和ESG基金、认证鉴证机构为绿色项目提供投融资和技术服务;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开展绿色债券的评级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发行绿色债券等。
“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动《工作方案》落地落实,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认真做好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相关工作。”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
探索健康医疗数据库的共建共享
在医疗领域,《工作方案》提出,要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和港澳台医生在试点省市开设诊所,支持境外医师、护士、药剂师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在试点省市短期执业,并简化和优化审批流程;在确保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的基础上,探索健康医疗数据库的共建共享,要加强临床医疗数据的标准化和院际间共享等。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在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目的是要引进优质的医疗资源,一方面是要丰富试点省市的医疗服务供给,满足国内居民以及在华外籍人士差异化、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另一方面,要和国内的基本医疗服务供给形成互补格局。
焦雅辉介绍说,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自启动以来,在发展外资医疗机构、引进境外医务人员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2024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了独资医院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方案,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9个省市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目前这些合资、独资医疗机构有150多家。在引进境外医务人员方面,据统计,目前在国内短期执业的境外医务人员超1500人。
推动电信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在电信领域,《工作方案》的试点任务包括取消应用商店、互联网接入等服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等;鼓励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健全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支持发展“来数加工”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游戏出海业务,布局从IP打造到游戏制作、发行、海外运营的整个产业链。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支持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推动电信领域有关开放政策落地实施,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的通告》,明确在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等四地取消多项增值电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向德国电信、西门子等13家全球知名企业发放了试点批复,其中有4家企业落户在北京。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动电信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支持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并将加快推进政策宣贯实施,优化服务管理,支持更多外资企业参与试点,探索更多新业态新动能,激发市场活力。”谢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