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维权援助工作站揭牌后,人工智能企业申请专利有望从近20到36个月,缩短到60个工作日。为庆祝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进一步传播知识产权文化理念,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4月21日,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上海分会场在浦东新区举行。

筑牢保护屏障护航创新发展
活动现场,相关部门发布2024年上海市知识产权年度十大保护案例和2024年上海知识产权改革创新工作十大典型案例,进一步发挥典型案例的宣传和指导作用,反映上海知识产权工作的新亮点、新经验,凝聚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合力。
为加快打造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活动中还发布了《浦东新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指南》。该指南全面梳理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典型案例,以中小企业发展各个阶段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为脉络,形成了6章180条内容及36个典型案例,帮助企业从意识培养、机制建设、实务操作等方面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为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维权保护提供有力指引。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5周年,也是浦东创建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收官验收之年。”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吴金城表示,“浦东作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将持续深化知识产权领域实践创新,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高标准完成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创建”。
聚焦关键领域促进高效运用
今年宣传周的主题是“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活动中,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维权援助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副主任黄修斌介绍,这个工作站成立后,可以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咨询、制定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开展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检测与预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等,将进一步加强对人工智能行业相关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和维权援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其中在专利审查方面,过去普通的审查程序可能需要近20到36个月,通过这个维权援助工作站可以缩短到60个工作日,大大缩短企业的专利申请时间,助力企业快速占领市场。”
数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性生产要素,该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受到业内广泛关注。活动现场,上海市知识产权可信数据空间正式上线,将让数据生产加工的环境更为安全,流通运用更为便捷。

为增强中国商飞公司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综合管理水平,推动公司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中国商飞知识产权共享中心揭牌成立。中心对内协助公司型号项目各级技术决策,为各单位知识产权业务提供共享和支持服务。对外面向产业,建立知识产权协同运用工作机制,开展知识产权前沿问题和重大战略理论和应用研究,联合培养国产大飞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实现产业紧密协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当天,《浦东新区促进知识产权运用若干规定》管理措施发布,这是继“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技术调查官”“著作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之后的第4部浦东知识产权立法,创新提出了科创板拟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建设、职务发明弃权公示拍卖、基于知识产权发现潜力企业、专利使用权再许可投资入股、专利公开实施等制度和举措,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
强化协同合作激活发展动能
为加快推进长三角知识产权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与合肥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共同举行了携手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重点围绕推进知识产权聚力共创、推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区域协作等七大领域开展深度协作,充分发挥上海张江、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协同优势,聚焦前沿基础研究与市场导向应用研究的深度融合,通过“两心同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生态优化,着力构建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链条的合作体系。
切实提高维权效率,是知识产权部门的一大主责。活动中,浦东新区知识产权保护公证服务合作项目启动。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与上海市张江公证处前期签署了《全面加强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分别立足行政保护和公证服务的职能,建立了会展知识产权公证绿色通道、重点企业预约快速公证、企业知识产权境外保护、知识产权纠纷化解、信息互通协调等5项合作机制,将通过“知识产权+公证”的保护模式,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维权援助,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保护。

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关键在于创新专利成果的转化运用。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临床创新转化研究院共同启动了浦东新区医疗卫生机构专利申请质量提升暨专利成果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本次行动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提升专利申请质量;以“价值转化”为驱动,盘活存量专利资源,疏通转化关键堵点;以“协同创新”为纽带,推动医企协同创新,培育高价值专利,是浦东分行业培育高价值专利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有益探索,更是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