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上表现低于预期,宇树科技近期陷入争议之中。
近日,有知乎用户在“如何看待宇树机器人在这次马拉松的发挥”的问题下表示:“上春晚的那几个宇树机器人,应该是宇树质量最好,表现最稳定的一批了。然而它们上台的时候是直接升上来的,表演的时候不能做大幅度移动,下台的时候是演员一人一台扶下去的,刘谦想要互动一下,直接死机瘫了。”
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对此评论称,春晚舞台上是有复杂全自动走位和跳舞的。机器人结束的时候下台,舞蹈演员摸着后颈,是导演想要的表演效果。“舞台上全自动复杂变队形都可以了,怎么可能不能自动下台。”

对于宇树机器人突然“瘫倒”的情况,王兴兴回应称:“我们同事太激动,误按了类似急停的按钮,且只有这唯一的一次。”

回溯来看,宇树科技参加春晚的产品为H1,售价65万元。H1是全球首款能完成原地空翻的全尺寸电驱人形机器人,最大关节扭矩能达到360N·m,配备360°全景深度感知技术。此外,H1搭载高精度3D激光SLAM定位和导航技术,这让其在复杂的舞台环境里也能精准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在人形机器人马拉松现场出现的产品,是宇树科技的G1,且宇树科技官方未参赛,而是第三方企业购买宇树科技G1本体后,基于自身算法参赛。
G1于2024年5月发布,定价9.9万元起,官方描述为“人形智能体、AI化身”。该机器人体重约35kg、身高约127cm,拥有23—43个关节电机,关节最大扭矩120N·m,支持模仿和强化学习驱动。
在马拉松比赛现场,曾展示了“鲤鱼打挺”“侧空翻”等高难度复合动作的宇树科技G1,却开跑即摔倒。随后G1迅速站起,起身后向观众挥手致意,再次投入比赛。

当日下午,宇树科技发布说明称,宇树最近没有参与任何比赛,主要忙着准备人形机器人的格斗直播。比赛都需要提前好好准备,与其他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一样,宇树没有直接参与。
宇树科技表示,G1人形机器人从去年发货开始,已经出售给多个全球客户,使用周期也较久。此次马拉松比赛,有好几个独立的团队使用宇树的机器人,比如宇树的客户用他们自己的算法参与了比赛,所以在现场能看到不少宇树的机器人。
宇树科技明确:“在不同人操作或开发情况下,机器人的表现差别很大,请大家不要误解。机器人和其他电子产品类似,表现性能和使用者的操作开发情况密切相关。”
有人形机器人行业专家表示,人形机器人的本体只是硬件基础,真正让机器人展示复杂技能的其实是“大脑”里的算法。就像手机硬件再好,没有好的操作系统也用不流畅。
东吴证券认为,本次马拉松比赛中各家机器人的运动表现能力都较为出色,参赛的机器人大多采取了强化学习的技术路线,证实了此路线的可行性。但在比赛中仍出现机器人摔倒、需要依靠降温喷雾维持关节保持正常工作温度的情况,人形机器人面向商业化落地仍需不断提高鲁棒性以及硬件的长时间作业稳定性。
开源证券认为,作为全球首个“人机共跑”赛事,本次马拉松的意义不在于跑得快,而是作为综合检验平台,在非理想环境、长距离运动压力测试下进行极限演练,推动产业链联动,形成标准化与规模化落地的合力。
而中国凭借强大的产业链协同与场景验证能力,率先实现人形机器人高强度运动场景的规模化实践,其他国家尚未具备同类验证条件。相较2024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部分机器人仍需吊装辅助),本次赛事直接让机器人跑完全程,展现了关键技术的飞跃。
开源证券表示,通过本次比赛,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短板更加清晰明确。例如出现关节过热导致性能衰减或摔倒、动平衡能力不足、需多次换电等问题,为后续产业发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