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21 16:00:10 股吧网页版
【风口研报】人形机器人半马落幕 暴露问题倒逼产业优化升级
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K图 BK1184_0

  4月21日,三大指数全天低开高走。截至收盘,沪指涨0.45%,深成指涨1.27%,创业板指涨1.59%。

  行业板块多数收涨,贵金属板块爆发,互联网服务、美容护理、航天航空、珠宝首饰、软件开发、造纸印刷板块涨幅居前,银行板块逆市走弱。

  近日,在北京亦庄举行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上,天工队的“天工Ultra”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天工队、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TO唐剑表示,天工2.0机器人即将发售,将实现小批量量产和应用。中信建投表示,行业尚处于量产化初期,现场暴露的问题将倒逼产业优化升级;开源证券指出,本次赛事直接让机器人跑完全程,展现了关键技术的飞跃;中国银河认为,人形机器人的行业规模量产节点越来越近,预计203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达到197万台。

  中信建投:深度挖掘“AI+机器人”的投资机会

  行业尚处于量产化初期,现场暴露的问题将倒逼产业优化升级。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是中美AI科技竞争的主战场,长期空间广阔。我们建议不拘泥于“人形”深度挖掘“AI+机器人”的投资机会,比如外骨骼机器人、灵巧手和传感器这三个方向的商业化落地更快,这些方向的放量节奏不以人形机器人放量为必然前提,并且后续有望能够得到持续的数据验证。

  开源证券:机器人马拉松赛事展现关键技术的飞跃

  中国凭借强大的产业链协同与场景验证能力,率先实现人形机器人高强度运动场景的规模化实践,其他国家尚未具备同类验证条件。相较2024年7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部分机器人仍需吊装辅助),本次赛事直接让机器人跑完全程,展现了关键技术的飞跃。同时赛事通过高曝光直播、“人气奖”互动等机制,提升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认知与接受度,为未来人机融合的社会化应用铺路。作为人形机器人国家战略的具象化展示,“一赛一会”产业生态战略,也为即将在8月举行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预热。

  中泰证券: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迎业绩兑现元年

  在政策端,“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在产业端,自2022年特斯拉发布Optimus后,Optimus在2025年迎来量产,驱动产业链新一轮成长,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迎业绩兑现元年。国内车企全面下场布局,自研和合作模式并行,有望在车厂生产场景率先落地。在技术端,机器人是AI+智驾重要终端落地载体,AI大模型可加速仿真数据采集,Deepseek为机器人大/小脑提供多项支持,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

  财信证券:203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达到150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是继电脑、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后的另一个颠覆性产品的赛道。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主要由上游零部件、中游人形机器人本体及下游终端应用等环节组成。上游包括减速器、电机、丝杠、控制器、传感器等硬件部分,以及软件系统部分。国内人形机器人起步较晚,但追赶迅速。目前行业尚处于产业化初期,入场企业繁多,国内入场企业基本全面覆盖产业链所有环节。根据GGII预测,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美元。

  中国银河:2035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达到197万台

  伴随车厂实训、零售场景探索,人形机器人的行业规模量产节点越来越近。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食品配送/零售、危险场景率先落地,之后步入家庭,预计203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达到197万台。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