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郝飞
4月8日,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马欣在江苏农商联合银行开业暨银企签约活动上强调,江苏农商联合银行要强化风险防控,加快建立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防控责任机制,支持优质农商银行参与村镇银行改革化险,守牢风险底线。
事实上,在全国各地村镇银行改革化险进程中,农信机构正凭借自身优势,发挥关键作用,成为化解风险、推动农村金融稳定发展的“主力军”。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随着越来越多农信机构积极投身村镇银行改革化险工作,农村金融体系将不断优化升级,其自身也将进一步实现优化升级,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
发挥本土优势深化风险防控
虽然农信机构在促进村镇银行化险方面有诸多优势,但就目前各地农信机构参与村镇银行改革化险的进程来看,农信机构最好与需改革化险的村镇银行属同一区域(以下简称“本地农信机构”)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实践证明,现阶段参与村镇银行改革化险较为成功的农信机构,确以本地农信机构为主。本地农信机构与当地农户、中小微企业早已建立起紧密联系,对区域经济特点、产业发展趋势及客户信用状况均有深入了解。在参与村镇银行改革化险过程中,本地农信机构可利用这些本土优势,更方便重新梳理村镇银行信贷业务,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对潜在风险客户也能进行更精准识别和管控。
同时,本地农信机构还能将自身相对成熟的风险管理制度、合规文化和专业人才队伍引入村镇银行,助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防控责任机制,提升风险预警和处置能力,从根本上增强村镇银行抗风险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农村金融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现阶段,在村镇银行改革化险实践中,本地农信机构多通过股权受让,来实现区域金融资源的优化整合。
比如,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松桃农信联社”)获批受让贵州仁怀茅台农商银行持有的松桃长征村镇银行335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提升至67%,成为主发起行。
松桃农信联社扎根当地,对区域经济环境、客户群体更为熟悉,通过此次股权变更,能更精准地调整村镇银行业务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隐患,实现区域内农村金融机构协同发展。
同样,青岛农商银行获批受让吉林九台农商银行持有青岛平度惠民村镇银行的7320.5万股股份,受让后,青岛农商银行持股比例达58.82%,成为主发起行。
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跨区域股权管理难题,更使青岛农商银行得以将自身成熟的管理经验、风控体系注入青岛平度惠民村镇银行,从股权层面筑牢风险防线。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小玲对《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本地农信机构在村镇银行化险过程中,还可开展人才帮扶工作,选派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到村镇银行任职或挂职,帮助村镇银行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凭借自身在当地的良好品牌形象和声誉,为其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省级农信机构发挥重要作用
在促进村镇银行化险过程中,省级农信机构亦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8月3日,内蒙古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等联合公告称,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内蒙古农信联社”)、93家内蒙古农信法人机构及其发起设立的26家区内村镇银行,已分别完成内部公司治理程序,审议通过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内蒙古农商银行相关事项并形成决议。
今年3月3日至3月6日,内蒙古农信联社党委成立4个调研组,由班子成员带队,分赴4省9市(县)就下辖农信机构发起设立区外村镇银行开展专题调研。
内蒙古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提名)刘丰在调研时表示,村镇银行要聚焦主责主业,坚守支农支小定位,严禁盲目展业,以防范和化解风险为目的,因地制宜、“一行一策”稳步推进改革重组,坚决防止产生系统性风险。
今年2月26日,河南农商银行开业仪式在郑州举行。河南农商银行由河南农商联合银行和郑州、新乡、濮阳、济源4市农商银行(农信社)、荥阳利丰村镇银行等共25家机构,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
上述两家省级农信机构在改革过程中,均将辖内农信机构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纳入其中。这些部署标志着省级农信机构在村镇银行改革化险进程中的“统筹者”作用进一步凸显。
金融行业资深从业者、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对记者表示,省级农信机构介入,不仅是风险的“物理转移”,更是金融生态的“化学重构”。在村镇银行改革化险过程中,省级农信机构可发挥如下作用:一是有效整合区域内金融资源,助力村镇银行增强资本实力。以往,村镇银行各自为战,资本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通过省级农信机构推动以新设合并等方式组建新机构,可集中处置风险。二是帮助村镇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三是能够为村镇银行更好地统筹建立起风险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