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持续稳定股市。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认为,“持续稳定股市”在当前时点具有重要且深远意义。去年9月24日以来,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下,中国股市持续回升向好,“稳住楼市股市”取得了显著效果。今年4月以来,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尽显霸权主义,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美国、欧洲等地区股市均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同时,中国市场各项措施组合拳快速出击、强而有效,有力稳定住了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是社会预期信心的风向标。” 燕翔说,“持续稳定股市”有利于促进国内社会预期稳定向好,能够更好形成社会合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资本市场保持持续稳定,将有望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为变乱交织的全球市场带来更多确定性。
去年以来,“稳住股市”出现在诸多重要会议上,从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有相关部署。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把“稳住楼市股市”写进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在业内专家看来,股市是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持续稳定股市”不仅是短期稳定市场的需要,更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等途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支撑的关键一环。
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看来,“持续稳定股市”释放了三重信号:一是通过制度改革促进资本市场“活水长流”,支持资本市场稳健发展;二是推动资本市场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引导资金向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聚集;三是强化内外市场联动,在美联储降息延后、地缘风险升温背景下,以政策预期管理对冲外部冲击。
田利辉表示,今年4月,系列稳市政策体现了国家部委联合行动、中央汇金与地方国资联动、市场与监管协同的特点,形成“政策+资金+市场”三位一体的稳市机制,向市场传递“政策托底+企业自律”的双重信号,但“类平准基金”仍需从临时性安排向制度化框架升级。他还建议,建立多元化资金来源、协同市场化工具、实现透明化运作和强化长期机制,以实现资本市场“内生稳定性”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