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4-15 07:42:41 股吧网页版
贸易变局对全球乙烷产业链的影响
来源:期货日报

  A 乙烷与天然气的深度共生及供应格局

  在天然气开采的过程中,乙烷很大程度上可视为“伴生宝藏”。以美国的页岩气开采为典型案例,每开采100立方米页岩气,大约会产出30立方米的天然气凝析液(NGL)。在这些NGL中,乙烷占比高达42%,丙烷占比31%,其余部分为正丁烷、异丁烷等。这种紧密的伴生关系,使得乙烷的产量与天然气的产量呈现出高度的同步性。

  美国凭借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巨大优势,构建起了以自身为主导的全球乙烷供应体系。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预测, 2025年美国乙烷日产量平均为280万桶 ,占据全球总产量的65%,成为全球乙烷生产的绝对主导者。截至2025年4月,美国国内乙烷的日消费量相对稳定,约为225万桶,每日约有55万桶的过剩产能用于出口。

  根据EIA的预测,2030年后,若美国天然气的产量以8%的速度增长,那么乙烷产量大概率保持相同的增速。不过,天然气生产受多种因素制约,极端天气、设备故障或定期检修等都可能导致天然气产量短期内下降,乙烷产量也会随之出现波动。

  全球乙烷运输体系存在明显的瓶颈。截至2025年4月,美国拥有以下乙烷出口码头: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Marcus Hook码头,出口能力约7万桶/日,服务欧洲市场且接近满负荷;得克萨斯州的Morgans Point码头,出口能力约24万桶/日,不过2024年下半年出口能力降至12万~18万桶/日;同样在得克萨斯州,由中国卫星化学合资建设的Orbit Ethane Export Terminal码头,出口能力约18万桶/日,其中与卫星化学签署15万桶/日长约。

  正因为此,美国正在加速进行扩建工作,如Enterprise公司的Neches River项目和Energy Transfer公司都有提升出口能力的相关计划:在2025年新建12万桶/日出口设施以及5万吨存储罐;2026第一季度完成二期扩建,届时乙烷出口能力达到18万桶/日,丙烷出口能力达到37万桶/日,或者乙烷、丙烷出口兼顾。但码头扩建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建设周期长达5~6年,短期内难以有效地缓解出口压力。

  B 乙烷市场的动态变化与价格形成机制

  美国乙烷市场供应充足,由于乙烷需要在-104℃的超低温环境或者高压条件下才能储存,因此储存成本极高,这使得企业往往选择即产即销的模式,导致乙烷的库存绝对水平较低,价格也相对较为低廉。蒙特贝维(Mont Belvieu)的现货价格长期维持在150~200美元/吨,明显低于石脑油等替代原料。

  天然气产量的波动对乙烷供应有着直接影响,进而引发乙烷价格的短期波动。例如,2021年得克萨斯州遭遇寒潮,致使天然气日产量骤降20%,乙烷供应也同步减少了15%,乙烷的区域性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上涨了30%~50%。

  C 美国乙烷出口面临的挑战与消费路径

  出口贸易格局的演变与困境

  随着乙烷产量的持续增长,美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2013年年底,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水手西部管道建成;次年,美国首次通过该管道向加拿大出口乙烷。2016年,美国借助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ery Large Ethane Carrier,VLEC)实现了向印度的乙烷出口。2017年,中美乙烷贸易正式开启。到2021年,卫星石化乙烷裂解项目投产后,美国对中国的乙烷出口占比迅速扩大,如今中国已成为美国乙烷的最大出口目的地。截至2025年3月,美国乙烷主要出口至中国、加拿大和印度,这三国的进口量占美国总出口量的八成左右,其中对中国的出口占比约为45%。

  然而,美国乙烷出口面临诸多挑战。运输环节中,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市场规模小且技术门槛高,主要由中国江南造船厂、韩国现代和三星建造。同时,美国出口码头接近饱和,扩建难度大、周期长。

  此外,中国乙烷裂解项目增速放缓,国内乙烯产能增速逐渐见顶,2025—2027年规划的乙烷裂解项目仅有万华化学的120万吨(2025年投产),东华能源(茂名)烷烃项目(100万吨/年乙烷+丁烷裂解装置,预计2027年投产),这使得美国对中国的乙烷出口增量受限。

  回注天然气的调节机制

  乙烷具有能源属性,在特定条件下可回注到天然气中。乙烷是否回注主要取决于市场的供需和价格关系。当天然气价格较高,而乙烷价格相对较低时,企业更倾向于将乙烷回注到天然气中;反之,则会选择将乙烷单独分离销售。

  化工领域的需求演变

  在美国,化工行业是乙烷的最大消费领域,占比约为59%。乙烷作为副产品,价格具有优势,且用于生产乙烯时收率超80%,相比石脑油裂解,具有产出乙烯收率高、副产品少的优势。自2018年起,美国纯乙烷制乙烯工艺的产能占比持续扩大(若计入轻烃混合,乙烷制乙烯实际占比约 82%)。但从未来乙烯产能规划来看,美国乙烯产能增速自2018年见顶后逐渐放缓,未来几年待投装置有限,化工领域对乙烷的需求增长空间缩小。

  近年来,美国聚乙烯(PE)和乙二醇(EG)产量增长显著,内需下降。为缓解其国内化工品高库存的困境,美国加大化工品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出口到中国,给中国相关产业带来压力。这意味着乙烷除直接出口外,还通过转化为化工品间接出口。美国与中国之间的海运航线向来稳固,近年来,由于红海局势紧张,部分中东航线运费大幅上扬,相较之下,美国货源的竞争力得以间接提升?。

  此外,乙烷可裂解成乙烯与纯苯结合生成乙苯。乙苯存储和运输相对方便,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乙苯除用于存储外,还可作为调油组分参与调油。过去夏季调油旺季,20%~30%的纯苯用于生产乙苯调油。但随着调油市场变化,乙苯调油相较于甲苯、二甲苯的经济性下降,调油需求减少。

  D 关税博弈之下乙烷行业的突围与重构

  关税政策的传导效应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复杂局势下,关税政策恰似一块巨石投入乙烷产业链的湖面,引发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025年,中国针对美国商品实施的反制关税措施,令乙烷到岸成本瞬间大幅攀升。

  但全球乙烷市场的供需结构十分独特。美国在全球乙烷供应中独占鳌头,作为唯一的乙烷散装供应国,在供应端近乎处于垄断地位;而中国凭借庞大的接收能力,成为乙烷主要进口大国,是需求端的关键力量。加之乙烷储存条件极为苛刻,难以长期保存,这使得美国为维持其至关重要的出口渠道,避免库存积压造成沉重负担,极有可能大幅度降低离岸价(FOB)。如此一来,美国下调的离岸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新增的关税成本。因此,最终传导至中国市场,乙烷实际成本的增加幅度相较于关税刚实施时的飙升幅度,其实相对有限 。

  中国的应对策略

  为有效抵御关税冲击,中国全力推进乙烷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在此过程中,中国与卡塔尔达成了液化天然气(LNG)附带乙烷提取协议。尽管直至2026年,该协议下的乙烷供应量才能达到每年50万吨,但这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它意味着中国成功在中东地区开拓出一条全新的乙烷供应渠道 。中东作为全球第二大乙烷供应区域,其乙烷主要源自沙特阿拉伯与卡塔尔的常规天然气田。目前,中东所产出的乙烷基本都用于本地的乙烯生产,并未向其他地区出口 。

  在技术替代方面,中国企业制定了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短期增加中东轻质原油采购,提高石脑油收率;中期大炼化项目集中投产,凭借规模效应、原料优化、技术革新以及产业协同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长期布局电催化乙烷制乙烯技术,预计2030年可降低40%的成本。

  全球贸易格局的重塑

  关税冲击促使全球乙烷贸易流向发生变化,美国过剩产能向印度、欧洲分流。信实工业新建了一座规模达200万吨的乙烷接收设施,凭借此举,其在印度市场的份额成功提升至35%。英力士则重启了Grangemouth裂解装置,该装置每年能够消化80万吨的乙烷产能。与此同时,SCG集团也在积极行动,对旗下越南龙山石化(Long son Petrochemicals)裂解装置展开技术改造工作,目的是能够使用价格更为低廉的乙烷原料,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全球乙烷贸易格局正逐步重构。

  综上所述,乙烷的储存条件较为苛刻,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全球贸易规模形成了限制。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特性,促使供应方积极寻求稳定的出口市场。目前,中国在全球乙烷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尽管中美乙烷贸易面临着出口能力不足、运输瓶颈以及关税政策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双方的合作空间依然较为广阔。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能源结构的持续调整,乙烷将在全球产业链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对于中国来说,也将在乙烷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