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盘记录#
牛市的剧本里,“急跌慢涨”从来不是意外,而是主力资金精心设计的常态——唯有通过快速、突然的暴跌,才能让沉浸在牛市欢腾中的投资者瞬间清醒,洗掉浮筹、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慢涨蓄力。当前市场正处在这样的关键节点,看似恐慌的美股崩盘传导、A股回调,实则是牛市周期中必经的“排毒过程”,无需过度焦虑。
#盘逻辑:深度解析,理清投资思路#
回顾这轮牛市的完整路径,“暴跌”早已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在牛市启动前,主力用长达数年的缓跌完成吸筹,将不坚定的散户筹码彻底清理;今年4月,特朗普贸易战风波突袭,市场应声暴跌,不少人以为牛市就此终结,却没想到这只是主力洗盘的第一步;如今美股4%巨震引发的A股回调,不过是牛市进程中的又一次“例行体检”。要知道,一轮完整的牛市通常持续4-5年,中间出现几次暴跌如同人感冒发烧,是免疫力提升的过程,而非行情终结的信号。
但必须清醒的是,牛市中的每一次暴跌都非转瞬即逝——从历史数据看,这类调整周期通常长达2-3个月,现在的下跌才刚刚拉开序幕。这意味着,当下最忌讳的就是“抄底心切”,盲目进场很可能抄在“半山腰”。更关键的是,今年这波牛市行情的短期走势或许已告一段落,市场需要时间消化恐慌情绪,重新积聚上涨动能,在调整周期结束前,任何激进操作都可能面临额外风险。
值得玩味的是,近期市场的“抗跌性”背后,藏着大盘股护盘的身影。中石油、中石化、中国银行等权重股纷纷创下历史新高,若没有这些“巨无霸”的拉升托底,当前的指数跌幅恐怕会远比现在难看。本质上,这是通过控制大盘股权重来掩饰市场的真实下跌数值——多数中小盘股早已跌穿前期支撑,而指数的“抗跌”不过是权重股营造的“视觉缓冲”,目的是让投资者在回调中“不那么痛”,避免恐慌情绪过度蔓延。
但即便有护盘托底,也改变不了牛市调整的本质。我们要认清两个事实:一是急跌慢涨的牛市规律不会变,暴跌是为了后续更稳健的慢涨;二是2-3个月的调整周期才刚开始,短期抄底风险远大于机会。与其在下跌初期焦虑纠结,不如耐心等待调整结束的信号——当市场恐慌情绪充分释放、中小盘股跌出估值洼地、权重股护盘力度减弱时,才是真正布局下一轮慢涨的好时机。
记住,牛市中的每一次暴跌都是“上车门票”的打折促销,但促销活动有固定周期,过早进场只会承担不必要的成本。现在要做的不是急着抄底,而是握紧现金、保持耐心,等待调整周期结束,再从容拥抱下一波慢涨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