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能源(000027)投资价值深度解析:绿色科技先锋迎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一、核
$大众公用(SH600635)$
$七 匹 狼(SZ002029)$
$深圳能源(SZ000027)$
深圳能源(000027)投资价值深度解析:绿色科技先锋迎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
一、核心观点
深圳能源正迎来国家级政策支持、产业资本深度赋能、技术成果规模化突破、全国与海外布局协同推进的多重利好共振。公司凭借其在清洁能源、生态环保、智慧能源等领域的硬核技术实力,已从传统能源供应商升级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绿色科技综合服务商。当前估值(动态PE约12.7倍)与其行业地位、技术储备及成长潜力之间存在显著低估,中长期配置价值突出。
二、投资逻辑深度解析
1. 战略资本协同:中国国新全面赋能,构建产融结合新生态
央地合作升级:中国国新在10月27日与深圳能源签署全面战略协议,后续与四川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揭牌“国新控股(四川)公司”。这一系列动作表明,中国国新正通过区域协同,推动深圳能源的西部业务(水电、氢能等)与东部市场联动,形成“西电东送”“西氢东用”的能源大动脉布局。
绿色基金联动:中国国新已设立央企绿色发展基金,重点投向低碳项目。深圳能源的垃圾发电、氢能、储能等业务高度契合基金投向,未来可能联合设立能源环保专项基金,支持技术转化与项目扩张。深创投股权价值重估:深圳能源是深创投重要股东。若深创投启动IPO,公司不仅享有资产增值,还可能通过股权划拨、定向增发强化协同,分享科创红利。2. 技术驱动成长:机器人应用与六大硬核技术引领行业
机器人智能化场景落地:深圳能源在高交会展示的智能无人清扫车、自动安全锥、可回收分拣机器人等创新成果,凸显其在能源环保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此外,深圳本地企业优艾智合研发的巡检机器人已在海上风电场实现7×24小时值守,减少98%人工巡检,为深圳能源的海上风电运维提供技术借鉴。六大硬核技术规模化突破:
技术领域
核心突破
商业价值
海上风电 首个500MW汕尾红海湾项目获批 开辟新能源增长曲线,年发电17.5亿度
氢能技术 全球首台500kW电解海水制氢装置,纯度99.99% 解决淡水稀缺区域制氢瓶颈,布局西部市场
垃圾焚烧发电 1100吨级焚烧炉(全球最大),排放标准超欧盟 输出“深圳标准”,全国复制113个城市项目
虚拟电厂 可调能力130万千瓦,占深圳最高负荷5.4% 提升电网调峰收益,探索绿电交易新模式
飞轮储能 全球最大30MW飞轮调频电站,响应误差<1% 填补电网瞬时调频空白,适配高比例新能源场景
新能源功率预测 联合华为研发AI大模型系统,预测精度提升10%-15% 降低弃风弃光率,提升发电效益
高交会展示创新实力:深圳能源在第27届高交会上展出大型储能无线BMS系统、智慧环卫平台等成果,凸显其在数字化与能源融合领域的领先地位。
3. 全国产业布局:西部能源资产与生态环保项目协同
新疆光伏与储能基地:深圳能源在新疆布局疏勒县2GW光储一体化项目(一期500MW光伏+储能),同时推进塔什库尔干县1.4GW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这些项目依托西部丰富风光资源,未来可通过藏粤直流工程向东部送电,形成“发电-储能-输送”一体化能力。青海与广西生态环保项目:青海西宁能源生态园打造“四位一体”综合体,广西桂林能源生态园处理多县生活垃圾,体现“邻避变邻利”模式全国复制能力。西部总部区位优势:深圳能源西部总部位于成都,聚焦水电与氢能,与中国国新在川合作形成协同,有望参与“绿电-制氢-储运”全链条示范项目。4. 海外拓展:“中国方案”输出一带一路
非洲标杆项目:加纳安所固电厂占加纳全国电力供应25%,是西非首个火电项目,未来计划拓展风电、光伏和高效煤电,打造西非电力中心。大洋洲与东南亚布局:巴布亚新几内亚180MW水电站项目占该国装机容量36%,带动中国设备出口与劳务输出;同时跟踪东南亚垃圾发电项目,推动环保技术出海。“深圳标准”全球化:通过“技术+管理+品牌”打包输出,深圳能源在海外项目中采用国际领先环保标准(如与英国伍德公司合作升级燃机技术),提升国际影响力。5.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资本市场改革红利:证监会主席吴清强调“长钱长投”,深圳能源的硬科技属性契合新质生产力投资导向,吸引长期资本。深圳新能源目标激进:到2025年深圳新能源装机占比达83%,氢能产业规模破千亿。虚拟电厂3.0平台接入资源容量310万千瓦,为深圳能源提供规模化应用场景。绿色金融支持:中国国新绿色发展基金、深圳市超10万桩充电网络建设等政策,为公司项目提供资金与市场保障。三、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可能影响电力需求;西部项目审批进度不及预期;海外地缘政治风险需关注。四、投资建议
全面看好,建议逢低布局,中长期持有。
关键催化剂:中国国新绿色发展基金投资落地;西部光储一体化项目订单披露;高交会技术成果转化订单;海外项目(如东南亚垃圾发电)新签约动态。估值修复空间:当前PE 12.7倍,若创新业务营收占比提升,估值有望修复至20倍以上。总结:深圳能源在“政策-资本-技术-区域-海外”五重共振下,已从公用事业股蜕变为绿色科技平台。其机器人应用、全国布局与“一带一路”输出能力,共同构成价值重估核心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分析基于公开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2025-11-16 06:28:36 作者更新以下内容
2025-11-17 06:54:06 作者更新以下内容
“国家队”再至 三家央企创投基金落地深圳
在我国推动更多国有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具备发展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央企创投基金陆续成立。
11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紫荆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紫荆文化)、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中资环)、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稀土)三家央企,均在深圳设立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工商信息显示,上述三只央企创投基金暂未有对外投资动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未来还会有一些央企创投基金落地深圳。
具体来看,11月10日,中稀(深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由中国稀土集团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注册资本3000万,经营范围包括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等。
今年8月,香江智景(深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由紫荆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注册资本12000万,经营范围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等。
今年5月,中资环(深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由中资环旗下的华润环保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注册资本10000万。
除落地深圳外,多只“央企创投基金”今年密集落地。如今年10月,一只“超级基金”落地,由国务院国资委发起,委托中国国新设立和管理的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发布,基金首期规模510亿元,将作为国务院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战新产业加快发展的专项基金,支持国资央企补齐产业短板弱项、布局前沿创新;再如今年9月,国新创投基金(杭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在杭州注册成立,出资额100亿元。
上述央企创投基金成立的政策背景是,国资委提出,到2025年央企在战新产业收入占比要达到35%。2024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政策措施,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