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盘在3900点上下横跳,欲上不能,欲下不能,横盘震荡多日……
让老股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3000点,多年突不破的顶,最终还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10月2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
股市,也稳稳的站在了3900点!毫无疑问地站在了3900点!毋庸置疑,大盘脚踩3900点,开启了中国牛市新征程!手摸6214不是梦!
脚踩3900点,
这是国家意志!
是党中央精心呵护的结果!
是大国崛起的必然!
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然!
每当大盘,风吹草动,关键时刻,证监会和央行就会接连发声,核心就一个:尽全力稳住股市,同时让咱们的资本市场变得更结实、更抗揍。
先说说证监会,作为直接管资本市场的部门,全是“实在事”。首先提的就是“维护股市稳定运行”,这可不是一句空话。怎么维护?证监会直接点了几个方向:一方面要“压实各方责任”,比如上市公司要好好经营,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操作,中介机构要把好关,不能糊弄投资者;另一方面,要“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比如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这些坑人的事,发现一起就严打一起,让那些想“钻空子”的人不敢动歪心思。
证监会专门提到了“增强市场韧性”。啥是“韧性”?大白话就是让市场别那么“脆”,别有点风吹草动就大跌大涨。怎么增强?不是靠短期“拉一把”,而是从根上做文章:比如完善上市公司的分红制度,让投资者能真正从公司发展中赚到钱,而不是只靠股价炒作;再比如引导长期资金入市,像养老金、保险资金这些“长钱”,它们不像散户那样频繁买卖,能给市场托底,让市场更稳。
证监会:着力增强资本市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吴清强烈表示主要说了五点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完善长线投资生态,二是提高提高市场兼容性包容性、三是、提升执法力度,监管力度!四是、推动资本市场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五是、加强证监会干部党风建设!
可以说方方面面都提到了,总而言之就是一句,全力打造金融强国,清除一些阻碍金融市场发展的漏洞。这算是给市场在信心上兜底了,提高韧性更抗风险能力。科技回调的时候大金融等板块就出来拉升稳住指数,传统行业拉升的时候科技回调。两个风格的票在这里来回切换。
你方唱罢我登场,就是不能停下来,不能破位下跌
只要长线的大资金不随意砸盘,指数就不会有太大的下调空间,更多的是看业绩看分红这些兜底的公司。科技公司就任由他们发展,创新!这在信心给了十足的底气!
证监会“长钱长投”2.0:五年考核+生态重构,彻底颠覆投资逻辑
1. 考核机制革命:从“三年周期”到“五年长跑”新规要求国有保险公司权益投资考核周期延长至5年,并设置“三年回撤容忍度”(允许单年最大回撤达20%)。这意味着险资将被迫放弃波段操作,转向持有优质资产穿越周期。参考日本经验,长期考核机制可使权益配置比例提升4-6个百分点。
要增强资本市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要培育和发展高质量的上市公司群体,完善“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加强长效的稳市机制建设,持续夯实市场稳定的内在基础。
2. 生态重构三箭齐发
- 入口端:科创板试点“研发投入占比替代盈利门槛”,允许未盈利AI企业上市(参考纳斯达克Global Select市场规则);
- 出口端:退市新规增设“市值退市指标”(连续20日市值低于30亿强制退市),加速劣质资产出清;
- 交易端:ETF引入“T+0回转交易”,单日回转次数上限提至5次(原为1次)。
3. 外资准入“玻璃门”破除QFII/RQFII额度管理全面取消,改为“负面清单+宏观审慎系数”动态调整。高盛测算,此举可释放约3000亿美元潜在配置需求,重点加仓方向为新能源车产业链(宁德时代、比亚迪)和算力基建(中科曙光、浪潮信息)。
证监会的担当:搭建更安心的投资环境
证监会提出的五个“着力”,听起来专业,实则每一条都在为投资者营造更安全的环境。就像给市场安装了一套更精密的导航系统,既指明方向,又能避开暗礁。
一位从业二十年的券商老总打了个比方:“现在的监管就像一位贴心的交通警察,既保证道路畅通,又严查违章驾驶。”
再看央行,作为管钱袋子的部门,直接关系到市场里的“活水”够不够。央行说了,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这意思就是不会让市场缺钱。大家都知道,市场里的钱要是紧了,股票、债券这些资产价格就容易受影响;反之,钱够了,而且是“合理充裕”——不是乱放水,就能给市场一个稳定的资金环境。
更重要的是,央行还提到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这句话听着有点绕,其实很实在。“总量”就是保证整体的钱够用,“结构”就是把钱精准地引到需要的地方,比如支持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企业好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就强了,股市的根基自然就稳了。而且央行还暗示,会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政策,不会“一刀切”,这就让市场心里有底了:万一遇到点突发情况,不会没人管。
还有一点,也是最核心的——“增强市场韧性”,最终受益的还是咱们普通投资者。以前市场一有风吹草动,比如外围市场跌了、有个负面消息,A股就容易跟着大跌,这就是“韧性不足”。等市场韧性强了,就不会再这么“敏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起大落,咱们投资的时候,就不用天天提心吊胆,能更安心地看公司的长期价值,而不是被短期波动牵着走。
央行的承诺:守护好百姓的财富
央行特意强调要“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这就像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最后再总结一下,这次央行和证监会“放大招”,不是玩虚的,核心就两件事:一是“稳”,通过各种措施稳住当前的市场,不让它乱;二是“强”,从根上增强市场的韧性,让它以后更抗揍。
央行9000亿“精准滴灌”+证监会“长钱长投”双拳出击!A股生态重构,这些信号必须看清:这个周末,资本市场被一则“王炸级”政策组合拳点燃——央行宣布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证监会同步印发《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细则》。两大政策看似常规,实则暗藏深意:流动性投放机制转向“量能优先”,中长期资金入市考核从“三年周期”升级为“五年长跑”。这不仅意味着A股资金面迎来历史性拐点,更预示着市场投资逻辑将发生根本性变革。
一、MLF操作暗藏玄机:从“救急输血”到“精准滴灌”的范式革命
1. 利率机制巨变:告别“政策利率”时代此次MLF操作采用多重价位中标模式,彻底取消统一利率定价。这意味着央行不再直接干预银行负债成本,而是通过市场化招标确定利率。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已提前回落至2.15%(低于MLF下限),银行负债端压力实质性缓解。
2. 流动性传导路径升级与2024年8月的6000亿MLF不同,本次操作新增“定向科技金融”条款:要求一级交易商将30%资金用于支持科技企业再贷款。结合央行“科技创新再贷款”工具(规模已扩至1.2万亿),半导体、AI等硬科技赛道将获得双重流动性加持。
3. 市场预期管理新思维央行首次在操作公告中明确“维护股市流动性合理充裕”,将股市置于汇市、债市之前。历史数据显示,2024年9月类似表述出现后,券商板块次周平均涨幅达7.2%,远超同期大盘。
结语:从“政策市”到“价值市”的进化论
此次政策组合拳的本质,是推动A股从“资金驱动”转向“价值驱动”。对投资者而言,需摒弃“炒小炒差”旧思维,转向“硬科技+高股息+全球化”新三角。正如证监会主席吴清所言:“中国资本市场的慢牛,需要时间沉淀,更需要制度护航。”
“十五五”蓝图已经开启,规划发展的产业已经出炉,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今后中国的发展,政策、资金、人力、物力全面都会向以上的产业倾斜,这些产业就是最好的投资方向,大家努力干吧。
最后,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大家看完之后记得点个小红心,祝广大股民账户长红、大吉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