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吧首页 > 财富号评论吧 > 正文
  • 最近访问:
财富号评论吧
返回财富号评论吧>>
发表于 2025-10-21 06:00:00 创作中心网页端 发布于 湖北
段永平为何看不到白酒的危机

10月13日,著名投资人段永平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今天买了点茅台”,这是自今年1月9日之后,年内老段第二次提出加仓茅台。当时1月9日的表述是“今天买了腾讯,也买了茅台。”

从投资履历看,段永平基本不碰A股,唯独对茅台青睐有加,除了以真金白银的实际行动买入之外,今年还多次与网友互动,频频力挺茅台。6月30日就曾针对茅台大跌发声,说到“大家在害怕什么呢?有点意思”。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成功投资人,难道看不到白酒行业所面临的窘境吗?例如行业不断萎缩、年轻人不喝白酒、史上最严厉的禁酒令等等。

当然,很多人会带入自己的思维,认为段永平和普通散户一样在路径依赖,脑子跟不上时代,在掩耳盗铃,选择性屏蔽利空消息,活在自己的信息茧里。

然而,大家想过没有老段如果这么不堪,为何先做成小霸王,后成功创立步步高,然后网易一战成名,成为投资高手,再后来投资苹果、阿里、腾讯也是大赚特赚。难道这都是天上掉馅饼的巧合事件?有没有可能,你看到的那些不可克服的鬼故事,其实压根就没有鬼呢?

1、提到对白酒的担忧,我们首先最容易想到的就是2016年以来不断萎缩的产能规模。2016年的时候,全国白酒产能为1358万吨,至2024年已下滑至414.5万吨,整整萎缩了69.48%,到今年由于消费低迷和最强禁酒令的加持,进一步下滑几乎已定局。

从上述数据看,完全是妥妥的夕阳产业,但是大家似乎忘记了一点,酒不同于其他饮品,它是会受人的酒量限制的,不是想多喝就可以多喝,所以在人口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酒的消耗量应该是相对比较固定的,量的翻倍增长反而是不太正常的现象。

抱着这一疑惑态度,我们继续向前追溯,可以发现早在2004年的时候,全国的白酒产能只有312万吨,也就是说从2004-2016年这12年间,白酒产能增长了3.53倍。

显然我们不能理解为12年间全国人民的酒量增大了3.52倍,以前只能喝1斤的人,到2016年变得能喝4.52斤了。因为这不仅仅是消费能力的问题,还涉及到酒量的问题。

甚至如果只对比2004年和2024年,会发现2004年全国人口是13亿、312万吨白酒产能,2024年人口14亿、414.5万吨白酒产能,竟然惊人的匹配。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近20年来人口并没有出现明显增长,所以白酒产能也就相应没有太大提高。

那么有没有可能400多万吨才是市场的真实需求量呢?2016年只是一种虚假繁荣呢?

按照这一思路,回顾早先的白酒市场,我们不难发现2016年之前,由于吸金模式诱人,白酒生意非常热,冒出了一大堆不太知名的白酒品牌,几乎各地都在酿制自己的白酒。

可想而知,这种背景下产能又怎能不节节升高呢?节节高升的最后结果,必然是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不赚钱的弱者开始纷纷退出。因此2016年之后的急剧下滑,应该是这一过剩后的直接反映,而不能简单认为市场的真实白酒需求萎缩了。

当然,有人会跟我抬杠,说2004-2016这持续增长的12年,不可能只生产不销售,肯定是销售量在提升,产能才持续跟着提升。

关于这个问题,答案其实也很简单:(1)酒没有保质期,且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提价属性(即便二锅头长期看也是涨价的),从而导致经销商渠道囤酒是个普遍现象。而这些渠道囤的酒,通常会被视为销售已完成。

(2)酒不一定就是用来的喝的。如果你想当然的认为酒最终一定要被喝掉,那只能说明你也活在一个固步自封的信息茧里。

有过公务接待经历的人,一定会知道不胜酒力的人很多,偷偷倒掉一些(以水换酒)的情况十分频繁,并且酒一旦开封,如果没有喝完,也大概率不会拿去下一场接待凑数,浪费的量实际上非常巨大。特别是在没有限制三公消费之前、经济比较活跃的年代,浪费掉的不见得就比喝下去的少多少。

2、年轻人都不喝白酒。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年轻人过来的,最早之前都是不抽烟不喝酒的,对于从来不沾烟酒的人而言,烟酒的味道一点都不吸引人。

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烟酒感兴趣呢,大概是十几岁半大不大的时候,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像成年人一样生活去思考,那么模仿的标签就是从抽烟喝酒开始。

当然,模仿大人不代表后来真的会上瘾,还有两个途径,让你最终变成饮酒一族。

一是买醉,年轻时候因为感情问题,最容易引发的举动就是买醉,晕乎乎的感觉让人麻木,缓解心碎的痛苦。像我这样酒量小的,喝点啤酒可能就醉了,但是酒量大的,不整点度数高的,真还晕不起来。

二是职场,领导、上司会习惯性叫年轻人往上冲。遇到拽的年轻人,确实可以做到不理不睬,但是听话、珍惜这份工作、想巴结领导的孩子一定会有,次数多了,不喝酒也变得喝酒了。

如果摆脱不了上述这两个场景,年轻人不喝白酒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年轻人只是不愿意和你这样的老登喝酒罢了。

3、最严禁酒令,实际上从三公消费的角度讲,2012年以后就逐渐日落西山了,公务接待用到高端酒的场景已非常有限,对现阶段的影响其实是微不足道的。

真正有杀伤力的是今年大规模的严查酒驾行动,但是想过没有,为什么要严查酒驾,恰恰不正说明喝酒的人多导致交通事故多吗?而且酒驾的人通常都是以青壮年为主,60、70岁还整天开车的非常少。既然如此,那你还慌个啥?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