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证指数在3900点附近反复震荡,10月17日盘中最高触及3921.06点却未能站稳,终以3835.37点报收,呈现出高位盘整下的市场迷茫态势。资金在热点轮动中缺乏明确方向,投资者对突破关键关口的信心亟待凝聚。在此背景下,稀土小金属凭借多重核心优势,正逐步确立为A股市场的价值主线,有望成为推动指数突破四千点的关键触发点,更将担当起重构市场信心的核心角色。
一、价值主线共识:破解市场迷局的资金导航仪
结构性行情下,A股冲关四千点的核心瓶颈并非资金不足,而是缺乏能凝聚全市场的价值主线共识。当前市场资金已从散户主导转向机构博弈,公募、保险等机构资金更看重业绩确定性与逻辑长期性,亟需明确的赛道指引实现高效配置。
稀土板块恰是破解这一迷局的最优解。从市场表现看,稀土ETF年内涨幅已超80%,仅10月中旬单周净流入资金就达10亿元,北方稀土、盛和资源等龙头企业市值稳步攀升,10月17日北方稀土总市值已达1915.98亿元。这种资金聚集效应源于行业逻辑的高度确定性——既非短期概念炒作,也非政策脉冲驱动,而是供需、政策、产业三重逻辑共振形成的价值共识,为迷茫中的市场提供了清晰的资金导航方向。
二、核心优势筑基:不可替代的价值护城河
稀土小金属的价值主线地位,建立在资源与技术双重不可替代的坚实基础上。资源端,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36%,且掌控全球90%以上的稀土永磁材料产能,这种供给端的垄断优势构成了天然护城河。2025年工信部政策进一步将进口稀土矿及独居石精矿纳入冶炼分离指标管理,使国内对稀土供给的调控覆盖率提升至90%以上,彻底封堵了"海外资源无序冲击"的漏洞。
技术端的壁垒同样不可逾越。稀土永磁材料的高磁能积与高矫顽力特性,使其成为高端制造的"必需品"——新能源汽车电机、风电永磁直驱系统、工业节能电机等核心部件均无法找到替代材料。北方稀土已实现99.999%纯度的稀土分离技术,金力永磁的"低镝化"高温永磁体更打破了高端领域技术限制,这种从资源到加工的全链条技术优势,构筑了其他产业难以复制的价值壁垒。
三、需求引力驱动:短缺刚需的价值锚点
市场需求侧的短缺刚需,构成了稀土板块持续上涨的核心引力。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全球销量突破2000万辆,单台纯电动车需1-2公斤钕铁硼永磁体,预计2026年该领域需求将突破10万吨;风电领域,永磁直驱机型占比已超60%,一台3MW风机就需200公斤永磁材料,2025年国内海上风电装机同比45%的增速正催生爆发式需求。
更关键的是,需求增长并非线性叠加,而是结构性升级——"800V高压平台"推动永磁体向高牌号升级,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打开增量空间,使稀土需求从"短缺"转向"结构性紧缺"。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以来,镨钕氧化物价格累计上涨32%,这种由刚需驱动的价格回升,直接转化为企业盈利增长,北方稀土、盛和资源2025年中报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达1952%、650.1%,业绩增长与需求扩张形成完美闭环。
四、产业生态赋能:全链条延伸的增长引擎
稀土板块的价值成长潜力,源于政策、企业、产业协同推进的全链条生态优势。政策端,《稀土管理条例》与追溯管理办法构建起"总量调控+全流程监管"的制度框架,将行业集中度提升至80%以上,推动产业从"散乱差"向集约化转型;企业端,北方稀土的资源掌控、金力永磁的制造优势、宁波韵升的回收技术形成互补,头部企业主导的技术研发使产业链附加值持续提升;产业端,稀土已从单一资源品延伸为涵盖开采、分离、冶炼、应用的完整体系,从"工业维生素"升级为"高端制造心脏"。
这种生态优势带来的是体系性增长能力——资源端企业受益于价格上涨,制造端企业分享技术溢价,回收端企业开辟循环经济赛道。中科三环、盛和资源等企业前三季度净利润预增超100%-782%的业绩表现,正是产业生态赋能的直接体现,证明稀土板块的增长具备全链条支撑的可持续性。
五、价值稳定增值:突破四千点的信心基石
A股突破四千点不仅需要资金与业绩支撑,更需要能稳定市场预期的价值锚点。稀土板块恰能承担这一角色:供给端的政策管控消除了价格大幅波动风险,需求端的刚性增长保障了业绩稳定性,产业端的技术升级打开了估值空间。中国稀土在业绩说明会上明确表示,随着供需格局改善,产品价格将回归合理区间,这种"涨价有支撑、回调有底线"的特性,正是价值稳定的核心表现。
对投资者而言,稀土板块的价值增值具备双重可靠性:短期看,政策落地与三季报业绩预增形成催化;长期看,新能源转型与高端制造升级的趋势将持续十年以上。这种"短期有业绩、长期有逻辑"的特性,正重构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信心。当资金形成"稀土为主线、多元为补充"的配置共识,市场将摆脱"指数虚胖"的陷阱,形成价值驱动的良性上涨格局,为上证指数突破四千点提供坚实动力。
从市场生态演进看,当前A股正处于结构性冲关的关键期,稀土小金属凭借共识凝聚、优势筑基、需求驱动、生态赋能与价值稳定的多重特质,已确立为无可替代的价值主线。随着产业逻辑持续兑现与资金不断聚集,这一板块将成为突破四千点的核心引擎,更将引领A股市场进入价值成长与信心重构的新阶段。(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