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今天聊一个硬核话题——中国核电。很多人一看它财报,觉得利润不高,市盈率不低,直接划走了。但如果你看懂了一个叫“折旧”的魔法,可能会发现它是个潜在的“现金奶牛”预备役。
一、现状:庞大的资产与“沉重”的折旧
先看几个数据(基于最新数据25年中报):
固定资产:3423多亿
在建工程:2063多亿
累计折旧:已经干了1000多亿!
简单说,它就是个国家级的“基建狂魔”,把真金白银砸进去建核电站,建完就成了账上的“固定资产”。然后,会计规则要求,这些资产每年要计提“折旧”,算作成本,直接从利润里扣。
二、魔法:“折旧”不是真花钱,是会计的“面具”
关键点一:折旧是纸面成本,不是现金支出
你买台手机3000块,用3年,每年账上扣1000折旧,但这1000块并不是你第二年又掏出去的钱。核电也一样,每年几百亿的折旧,并没有真的花出去,钱其实还在公司里。所以,看核电,现金流远比会计利润好看。
关键点二:核电站寿命远超折旧年限
这是最骚的操作!一台核电机组,设计寿命能到60年,但财务上可能只用20多年就“折完”了。意思是,在机组生命的中后期,它在账面上已经“一文不值”了,折旧费用归零,但它还能继续发电二三十年!
这时候,它就变成了纯粹的“印钞机”:收入扣掉运营成本后,几乎全是利润!这就是我说的“现金奶牛”模式。
三、未来:现在投入越大,未来奶牛越多
国家规划,到2035年核电发电占比要翻一番。这意味着,中国核电还得再建一个“现在的自己”。那2000多亿的在建工程,就是未来的新奶牛。
有人会问,新机组不是又有新折旧吗?没错,但别急!我们第一代核电站(比如秦山一期)已经运行30多年,折旧早就提完了。从现在到2035年,会有越来越多早期的机组陆续结束折旧期。
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推演:
假设到2035年,现在一半的机组折旧完了,每年就能省下大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折旧费。这笔钱,会直接变成报表上的净利润!到那时,你再回头看今天的市盈率,会发现低得惊人。
四、总结:它是在为未来“蓄力”
所以,中国核电的投资逻辑很清晰:
1. 短期看:利润被巨大的折旧费用压制,显得不那么性感。
2. 长期看:它正在默默地扩建未来的“现金奶牛”队伍,并且老一代的“奶牛”即将开始无折旧的纯利润产出。
投资它,就像是用现在的价格,买入一份未来十多年的“利润爆发”期权。它赚的是“时间”的钱,是“耐心”的钱。
当然,也有风险:建新电站投资巨大,电价受政策影响,这些都是不确定性。但单从“折旧”这个魔法来看,中国核电的长期价值,确实可能被很多人忽略了。
兄弟们觉得这个逻辑靠谱吗?
你们是更喜欢当下高利润的公司,还是这种为未来蓄力的巨头?#社区牛人计划##投资干货#$中国核电(SH601985)$$上证指数(SH000001)$$中国广核(SZ00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