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是收益的护栏:当纳指高估时,我为何毅然按下“暂停键”
在喧嚣的投资世界里,行动常常被等同于勇气,而等待则被误解为怯懦。然而,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匿于那看似“无为”的静默之中。2025年10月10日,纳斯达克100指数市盈率(PE)站上29.90的高位,我们做出了一个决定:暂停所有相关ETF的定投。
这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尤其是在“纳斯达克”这个光环四射的名字面前。但它是一个必要的决定,是基于逻辑、方法与纪律的必然选择。
一、 高估的警示:数据不会说谎
让我们直视当前的市场温度:
· 纳指100 PE: 29.90,这个数字已明确进入历史估值区间的高估区域。它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支付近30倍的价格购买企业一年的盈利,未来的增长预期已被充分甚至过度定价。
· 骇人的溢价率:更值得警惕的是,资金涌入导致相关ETF出现了显著的溢价。
· 纳指科技(159509)溢价率高达 11.40%,这等于你用111.4元去购买价值100元的资产。
· 标普科技(161128)溢价 2.64%
· 纳指ETF(513100)溢价 4.22%
溢价,是情绪压倒价值的直接证据。 当投资者因FOMO(害怕错过)情绪,不惜以高于净值的价格疯狂抢购时,市场已然敲响了风险的警钟。在这个位置继续定投,无异于在昂贵的集市上,无视标价,盲目采购。
二、 智慧的定投:非“无脑”,而是“有脑”的节奏
我们的策略,名为“智慧定投”,其核心就在于“智慧”二字,它绝非不分贵贱的每月买入,而是一种根据市场温度动态调整投入力度的艺术。
回顾我们的操作轨迹,便能清晰看到这一逻辑的完美演绎:
1. 高估区:暂停与守护
去年,当纳指进入高估区后,我们同样暂停了定投,并坚守了数月。这期间,难免有质疑:“怎么每天都暂停?”但投资比的不是频率,而是最终的胜率。暂停,是为了保护本金,避免在泡沫区域积累昂贵的筹码。
2. 正常/低估区:重启与发力
今年,当PE回落至28以下,价值回归合理,我们重启了智慧定投。并且,策略要求“往下不断加大定投力度”。例如,在4月7日,定投金额达到了基准的60%。这体现了“越跌越买”的价值投资精髓,在价格低于价值时,贪婪地积累份额。
3. 冰点区:贪婪与重击
最具决定性的一击发生在4月8日。当市场陷入悲观,出现难得的“冰点”机会时,我们并未畏缩,而是一次性进行了“冰点重投”。这才是定投策略中真正创造超额收益的“黄金时刻”。
这一套“暂停-重启-加码-重击”的组合拳,完美诠释了“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真谛。 我们的定投,是有呼吸、有节奏的,它与市场的脉搏同频共振。
三、 深度启示:投资的核心是管理风险,而非追逐收益
许多投资者将定投神化为“无需择时”的工具,这其实是一种危险的误解。定投解决的是“入场时机难以把握”的问题,但它绝不意味着“任何时间都值得入场”。
· 纪律高于预测:我们并非能精准预测顶部的神,我们只是遵循纪律的凡人。纪律告诉我们,当价格远超价值时,风险收益比已经失衡,此时最应该做的就是管理风险,而非追逐那最后一点可能的收益。
· 耐心是最强大的阿尔法:在暂停的几个月里,我们看似“踏空”,实则是在为下一次的精准打击积蓄力量。投资的秘诀不在于你有多活跃,而在于你如何在正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耐心等待,是资本市场中最稀缺也最宝贵的美德。
结语
今天,我们再次站在了高估的十字路口,再次毅然按下了暂停键。这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恰恰是下一轮盈利周期的开始。我们正在耐心等待,等待市场回归正常区、低估区的理性定价,乃至再次出现冰点区的黄金坑。
投资之路,道阻且长。唯有那些怀揣明确逻辑、恪守严格纪律、并拥有超凡耐心的行者,才能穿越周期的迷雾,最终抵达财富的彼岸。
投资不急,耐心等待。因为,最好的投资机会,永远是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