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假期,热点真的太多了!
明天咱们大A终于要开盘,不知道大家激动不~~
废话不多说,今天我重点给大家分析3大国庆热点板块:科技、创新药、电池。
黄金昨天已经分析过了,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昨天的《突破3900!黄金开始“轧空交易”?》
1、以AI和半导体为代表的硬科技
科技可以说是整个国庆期间热点新闻最多的板块。
1、AMD与OpenAI达成为期四年的协议,将向OpenAI提供数十万块人工智能芯片,并给予OpenAI持股多达10%的选择权。这笔交易预计将为AMD带来数百亿美元的收入,AMD股价周一收涨23.71%!
2、OpenAI开发者日活动开幕,Sam Altman表示ChatGPT每周用户已经达到8亿(去年同期为2亿),同比增长300%!按照目前趋势,ChatGPT预计将在年底突破10亿用户大关。
3、高盛上调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港股目标价,称中国不断扩大的AI生态为半导体带来机遇。
截至10月7日,中芯国际(HK:00981)在国庆节期间大涨14.46%,华虹半导体(HK:01347)本月大涨14.37%!

在主流的港股科技类指数中,我发现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简称“港股通科技指数”)在硬科技上的纯度更高。
港股通科技指数VS恒生科技指数-前10大重仓股:

前面提到的“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均为港股通科技指数重仓股;而恒生科技指数只重仓了中芯国际。
今年在AI领域加大投入的“腾讯+阿里+小米”三巨头,在港股通科技指数的占比高达44.5%,在恒生科技指数占比仅26.5%。港股通科技指数的“科技龙头效应”更显著,能更集中、更充分地捕捉AI技术浪潮带来的增长红利。
从行业分布来看,港股通科技指数重仓股主要属于信息技术与通信服务,而恒生科技指数则重仓不少可选消费类企业。这也能说明港股通科技指数在“硬科技”领域纯度更高。
因此,在近一年由AI引爆的“科技牛”行情中,恒生港股通科技指数比恒生科技指数多涨了超20%!

综上,想要把握港股AI和半导体硬科技,“恒生港股通科技指数”比“恒生科技指数”更合适。
我看了一圈,目前跟踪“恒生港股通科技指数”的标的只有5只:
3只ETF,均为T+0交易,操作更灵活,其中规模断崖第一的是$港股通科技ETF(SZ159262)$),截至9月30日,规模达到55亿元,远超第二名的9亿元。
2只场外基金,更适合中长期投资者,更能管住手,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广发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ETF发起式联接(A/C类 025197/025198)。
随着全球科技板块的持续拉升,科技板块的看多情绪继续高涨。
但同时,我发现“科技泡沫论”也开始兴起~~
关于这一点,我看到一个财经博主的观点,还蛮有意思:投资科技板块,趋势比估值更重要。

这里的“趋势”被他量化为“渗透率”。
一个新兴行业或者新产品,其渗透率在10%-50%时,是高速增长阶段,也是黄金投资阶段。
这也是我之前经常跟大家讲的“生命周期”4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当渗透率低于10%时,处于导入期,这个时候被市场不相信不理解,充满不确定性,投资失败概率也比较高。
一旦渗透率超过10%,说明逐渐被市场所接受,商业模式基本能跑通,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这个时候投资的胜率和涨幅都最高。
刚好,根据高盛报告:AI在美国企业的渗透率接近10%

说明,AI在企业端的应用刚进入快速成长期。
相信大家未来1-2年能体会到AI渗透率提高带来的“推背感”。
2、出海与研发加速的创新药
国庆期间,想必大家的目光都被黄金和科技吸引,很少有人关注到,港股创新药这段时间利好也不少。
叮当健康(HK:09886)在国庆节期间连涨3天,截至10月6日,本月累计涨幅高达56.25%!

叮当健康的超预期大涨,源于其在创新药销售渠道上的拓展。近期,叮当健康与先声药业、礼来、诺和诺德等数十家原研药企建立合作,成功在其线上药房上架了多款创新药。这表明叮当健康正试图成为国内创新药线下线上销售的重要平台。
科济药业-B(HK:02171)在10月6日单日大涨15.87%!

科济药业宣布,将于第67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展示CT0596的临床数据,有助于提升其国际知名度。
此外,据悉,包括科济药业赛恺泽在内的5款CAR-T药物全部通过专家评审,有望进入今年基本医保目录和商保创新药目录范围。
宜明昂科-B(HK:01541),截至10月6日,国庆期间涨幅8.87%!
该公司已正式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提交了其主打产品IMM2510的III期临床试验申请,旨在治疗对免疫治疗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这意味着该药物的研发进入了更为关键的后期阶段,是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一步,对未来上市审批至关重要。
以上种种都说明一个问题:我国创新药生物技术的技术发展势不可挡,出海全球已经是大势所趋,尤其是在全球老龄加剧的大背景下,对先进制药的需求只多不减。
即便川普今年动不动“喊话”要限制我国药品,依然不影响我国创新药的蓬勃发展。
我没记错的话,最新一次“喊话”是在9月26日,川普宣布,美国将从10月1日起对进入美国的“任何品牌或专利药品”征收 100% 的关税。
当时消息一出,我国创新药板块剧烈震荡~
随后,白宫表示已暂停实施该关税,并正尝试与大型制药公司(如辉瑞)达成协议,以药品降价来替代关税。
对“川普喊话限制药品”相关政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上个月写的一篇《创新药被暴击!怎么看?》,里面详细分析了为什么川普今年针对医药行业的喊话,更像是一种“政策试探+谈判筹码”,而非能落地执行的行政令。
从国庆期间,港股多只创新药企的大涨来看,证明了一句话:打不死我的,将会使我更强大。
因此,只要港股创新药的核心逻辑不变(出海+业绩),那么,回调并不会影响长期趋势,而且随着业绩持续兑现,估值相较年初反倒更低了,性价比还是在的。
关于创新药的投资老生常谈很多次了,“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是更加纯粹的创新药投资工具,前10大重仓股占比约70%,集中度非常高;创新药成分股合计权重超过90%,也非常纯粹!
场内ETF:目前跟踪该指数的有且仅有一只$港股创新药ETF(SH513120)$,截至2025.9.30,今年来涨幅111.17%,其流通规模更是突破248亿,是目前全市场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创新药品种。
场外基金:也是只有唯一一只跟踪该指数的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联接A/C(019670/019671),截至2025.9.30,今年来涨幅100.77%。
3、技术超车的固态电池
10月6日,人民日报发文《锂电池领域,我国取得突破!》

“固态电池”顾名思义就是用固体电解质代替传统锂电池里的液态电解液。
从“液态”到“固态”,看起来是一字之差,但技术难度差距是巨大的!
目前,纯固态电池还在实验室阶段,我们看到的开始产业化落地的新闻讲的都还只是“半固态电池”。
纯固态电池技术目前还在“研发-测试”阶段,是中国、日本、韩国、美国、欧洲等几个大国都在争夺的前沿科技。
中国:更务实,在“半固态电池商用落地”全球第一
日本:丰田在“纯固态电池基础研究”仍领先
韩国:LG新能源在“硫化物体系”有突破性研究,专利储备强
美国:宝马已把固态电池集成进i7测试车,这是固态电池“从实验室 /电池包到整车路测”的关键一步
欧洲:Battery 2030等项目,明确把固态电池列为核心方向
固态电池技术已经成了各国在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的必争之地!
高工锂电预测:2025–2027是导入期,2030年左右成本若下降,可能替代部分主流锂电池市场。
科技成长企业生命周期4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投资最好的时期就是“导入期、成长期”。
今年正好处于固态电池导入期的开始阶段。
市面上,新能源/电池相关的指数非常多,哪个最重仓“固态电池”?
我找了一圈,发现“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相比其他新能源和电池指数而言,可以说是最重仓固态电池的。
以wind固态电池概念指数成分股标的为基准,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固态电池含量高达65.3%,显著高于CS电池和新能电池指数。
一旦后续“固态电池”有任何新的消息,首要利好的就是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
跟踪该指数的基金中,规模最大的要数$电池ETF(SZ159755)$,9月30日最新份额超135亿份,规模超过了150亿元,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电池主题ETF,流动性相当好!场外投资者可以通过它的联接基金A/C类013179/013180参与。
以上是我重点梳理的国庆假日3大热门板块。
明天开盘,你会选择哪个赛道?
@股吧话题 #存储芯片掀涨价潮!投资机会几何?##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黄金股怎么投?##炒股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