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4日,马斯克在社交平台突然发布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的最新训练视频——这个身高1.7米的人形机器人,竟流畅完成了一套包含转身、踢腿、抱拳的中国功夫动作。视频发布后,网友立刻质疑:“是远程遥控的吧?”马斯克随即回应:“完全是AI驱动,没有遥控。”这一表态不仅打消了外界对技术真实性的疑虑,更引出他另一重磅预告:“一旦Optimus与FSD的AI模型融合,结果会难以想象的好。”
AI驱动的技术底气:从硬件突破到自主控制
Optimus能自主完成功夫动作,背后是特斯拉Gen3原型机在传感器和灵巧手领域的技术积累。根据特斯拉此前披露,Gen3已将六维力传感器和电子皮肤列为标配。这些硬件突破,让Optimus具备了力控调节和环境交互能力,为AI自主决策提供了数据基础。
更关键的是灵巧手系统的进步。Gen3灵巧手的手指自由度提升至22个,实现了动作精度与成本控制的平衡。正是这种“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让Optimus能自主调整动作幅度和力度,完成功夫中需要精细控制的踢腿、转身动作,而非依赖预设程序或远程操控。
网友“TechObserver”评论:“对比2023年Optimus走路摇晃的视频,现在能完成功夫动作,传感器和AI算法的进步肉眼可见。”产业链消息显示,特斯拉已要求供应商提交2026年北美产能规划,本地化供应比例需超70%,这意味着AI驱动的Optimus距离量产又近一步。
FSD融合:自动驾驶技术如何重塑机器人?
马斯克强调的“FSD融合”,可能是Optimus真正的“杀手锏”。FSD(Full Self-Driving)作为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已积累超200亿英里真实路况数据,其核心优势在于动态环境决策和端到端学习——即直接从传感器数据到控制指令的AI模型,无需人工编写规则。
若将FSD技术迁移至Optimus,可能带来两大突破:一是场景泛化能力,比如家庭环境中的家具避让、障碍物绕行,工业场景中的设备巡检路径规划,Optimus可像自动驾驶汽车适应不同路况一样,快速适应新环境;二是数据闭环加速,特斯拉的Dojo超级计算机可处理机器人收集的动作数据,不断优化AI模型,形成“训练-部署-反馈”的迭代循环。
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多依赖预编程动作(如波士顿动力Atlas的体操表演),而FSD的“无地图导航”和“实时决策”能力,可能让Optimus率先实现“通用机器人”的目标。天风证券在研报中提到,若Optimus融合FSD,其单机智能化价值量可能提升50%以上。
量产前夜:特斯拉的“AI机器人”赌局
从Gen3的硬件突破到AI驱动的功夫视频,再到FSD融合计划,特斯拉正在加速兑现马斯克“2026年量产Optimus”的承诺。
但质疑声依然存在:AI驱动的可靠性如何保证?FSD在极端场景的决策失误(如自动驾驶事故)会否复制到机器人领域?马斯克的回应是:“AI的进步速度远超想象,Optimus将比人类更安全。”
无论如何,Optimus的最新进展已撕开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新口子。“AI驱动+FSD融合”的赌局,若成功,不仅将改变机器人产业格局,更可能让“家用机器人走进千万家庭”的科幻场景提前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