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新材料】获悉,9月29日,富临精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宁德时代拟共同对公司子公司江西升华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升华”)增资扩股。其中,富临精工拟增资10亿元,宁德时代拟增资25.6亿元。交易完成后,宁德时代持有江西升华的股权比例提升至51%,江西升华将成为宁德时代的控股子公司。
富临精工表示,此举旨在进一步提升公司与宁德时代的战略合作关系,加快推进江西升华在优质磷酸铁锂产品研发与生产、国际化拓展、供应链升级及储能市场发展等方面进程,进一步通过双方战略投资提升江西升华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公开资料显示,江西升华是一家在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具有丰富经验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草酸亚铁技术路线的开创者,具备独特的技术工艺路线以及行业领先的技术性能指标。在此次交易前,富临精工对江西升华的出资比例为79.5719%,宁德时代的出资比例18.7387%。
随着行业内技术工艺的不断成熟,市场对电池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要求的提升,传统磷酸铁锂材料逐渐面临技术瓶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最终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高品质、低成本”,磷酸铁锂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应运而生,下游企业更青睐优质产品,高端产品应用持续加速。
高压密磷酸铁锂的核心在于通过提高材料的压实密度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快充性能,近年来伴随着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优势和技术性能指标进一步提升,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企业的推动以及储能市场对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的需求增加下,出货量快速增长。
高压密磷酸铁锂市场需求广阔,市场供给面临一定挑战,行业内能够大规模生产高压密磷酸铁锂的企业相对较少。
据悉,江西升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采用固相法+草酸亚铁工艺路线,该技术以二价铁源为原料,与其他采用三价铁源的路线比较,草酸亚铁工艺仅为一次烧结,不需要进行碳热还原反应,材料碳包覆均匀,制成工艺简单,能耗相对更低,生产设备占用相对更少。江西升华凭借产品技术性能具有高压实密度、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等优势,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同样的江西,9月28日,据报道,因为宁德时代宜春锂矿停止供应原材料,宁德时代和龙蟠科技合资公司已于9月25日停产,大部分员工已经放假,预计可能要到11月才正式复产。龙蟠科技相关人士表示,龙蟠时代9月仍在正常生产,之后生产情况取决于原材料的采购情况。龙蟠时代现在也在积极拓展采购来源,包括一些省(江西省)外的矿,会尽最大的努力,把产线尽快运营起来。
公开资料显示,龙蟠时代成立于2022年3月,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工业园工业大道附近,是宁德时代宜春锂矿矿区配套的冶炼厂之一,龙蟠科技持股70%,宁德时代持股30%。主要从事电池级碳酸锂产品的加工、生产和销售。
划重点:高压密磷酸铁锂市场需求广阔,市场供给面临一定挑战,行业内能够大规模生产高压密磷酸铁锂的企业相对较少。
2025年高压密磷酸铁锂需求量预计达80万吨,成为锂电材料核心赛道[5][7][12]。以下为具体分析:
一、需求驱动因素
1. 技术升级需求
高压实密度(≥2.6g/cm³)产品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与快充性能,适配宁德时代神行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等超充技术[5][12][1]。
2. 市场扩张
2025年被称作“超充元年”,高压密磷酸铁锂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需求激增,预计渗透率快速提升[12][1][16]。
3. 政策影响
中国将高压密磷酸铁锂制备技术列入限制出口目录,凸显其战略地位,进一步推动行业技术竞赛[1][2]。
二、供需格局
1. 需求规模
- 机构预测2025年需求量达80万吨,占磷酸铁锂总产能近五分之一[5][7][12]。
- 部分研报中性预测为60万吨,但头部企业产能扩张与订单锁定显示实际需求可能更高[17]。
2. 供给瓶颈
- 仅富临精工、湖南裕能、龙蟠科技等少数企业实现量产,2025年有效产能约78万吨,供需紧平衡[2][6][19]。
- 高端产能稀缺,加工费溢价1000-3000元/吨,推动行业分化[12][19][10]。
三、行业竞争格局
1. 技术壁垒
高压实产品需攻克颗粒级配、掺杂技术等难题,草酸亚铁法(如富临精工)与磷酸铁法(如万润新能)并存[12][8]。
2. 企业动态
- 宁德时代通过锁单(如与富临精工、万润新能)绑定供应链,保障高压密材料供应[7][12][3]。
- 新进入者如鹏博新材、华友集团加速布局第五代技术(压实密度≥2.7g/cm³)[12][17]。
四、风险与挑战
1. 产能过剩隐忧
低端磷酸铁锂产能过剩(2025年预测供给532万吨 vs 需求318万吨),但高压密产品仍供不应求[10][14]。
2. 技术迭代压力
10C超快充电池推广或加速第五代技术替代,头部企业需持续投入研发[12][17]。
五、总结
2025年高压密磷酸铁锂需求爆发式增长,80万吨目标背后是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张的双重驱动,但行业分化加剧,具备技术储备与产能优势的企业将主导市场[5][7][12]。
只所以收购是强烈而又紧迫的需求逻辑!按年需求80万吨计,江西升华年理论产能30万吨,而上半年仅出货10万吨 ,而湖南裕能上半年出货量48.08万吨,其中高端产品出货量按40%计,也不足20万吨,而湖南裕能要同时平衡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需要,下半年即便江西升华(30万吨/年)和湖南裕能(40~50万吨 )满产满销,亦是紧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