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拉普拉斯9月12日拿到的“载具和反应炉”专利,技术听起来枯燥,却可能让TOPCon产线单瓦非硅成本再降0.3分,对应的10GW产线就是3000万元净利空间。设备厂帮客户省下的真金白银,最终都会回到订单和议价权上。

专利到底改了什么?
传统扩散炉只靠炉壁辐射加热,硅片堆在载具里,中间层升温慢、温差大。拉普拉斯把载具本身做成电阻发热体,热量从“里往外”走,升温时间缩短12%,恒温区温差<0.5℃。别小看这点温差,TOPCon硼扩散对温度最敏感,每降低0.5℃横向偏差,少子寿命可提升0.2μs,直接反映在电池效率上。
客户为什么愿意试用?
我查了一下,公司上半年在研发上花了1.61亿元,占营收5.27%。设备厂愿意在“看不见的地方”投钱,组件厂才敢在“看得见的地方”改工艺。晶科能源TOPCon产线通过热场设计优化实现效率提升,其核心热制程设备由拉普拉斯供应,双方在工艺调试阶段存在技术协作,也算是侧面背书。
对业绩的拉动路径
专利→效率提升→非硅成本下降→组件厂利润多出几百万→下一轮招标加分。设备行业最怕同质化,一旦效率曲线领先,同样报价就能多拿一票。拉普拉斯今年新授权123项专利,平均每月10项,累计905项,专利墙越垒越高,报价表里的“技术溢价”就有了注脚。
再看供给侧
光伏设备赛道不缺玩家,缺的是“交得出、跑得稳”的产能。拉普拉斯无锡基地24小时三班倒,9月第一周就发运8台贴膜机,其中4台直奔东南亚。海外客户验机比国内多两周,但复购率接近90%,原因就在专利细节:较传统透明玻璃方案可提升组件功率6W以上,且研发团队仍在探索新工艺、突破新技术,为客户创造更多增量价值。
一句话总结:设备厂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市值,而是“帮客户算得清账”的硬功夫。拉普拉斯把加热体塞进载具,看起来只是工程细节,却可能让TOPCon再挖掘下一步的成本红利。省下来的钱,客户会用手里的订单投票。
$拉普拉斯(SH688726)$#炒股日记##强势机会##外资密集调研中国芯片股!什么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