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标征求意见。新规要求系统必须具备手部及视线脱离检测能力,未响应报警需可控退出。目前该类新车渗透率已达62.58%,新标将为行业建立安全基线。该事件如何看?又存在哪些机会呢?
一、事件核心解读
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标征求意见,旨在为快速普及的L2级辅助驾驶建立统一的安全底线。其核心可概括为:
出台背景:当前我国具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新车渗透率已达62.58%(2025年1-7月数据),但行业存在产品性能缺乏统一基线、营销宣传夸大(如滥用“自动驾驶”概念)以及驾驶员误用/滥用系统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对安全的广泛关注。
核心要求:新规构建了“三重安全保障”体系:
提升产品能力表现:严格限定系统的“设计运行条件”,仅能在符合条件下激活,并针对不同功能设置全方位安全技术要求。
强化安全保障要求:要求覆盖研发、制造、使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规范系统使用方式:强调驾驶员主体责任。要求系统具备手部及视线脱离检测能力,发现异常立即报警;若驾驶员未响应,系统应可控退出。
二、产生的深远影响
此项强制性国标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导向安全与合规:
对行业与企业:
设立统一安全基线:终结“野蛮生长”,解决产品可靠性差异大、用户误判功能边界的问题。
遏制夸大宣传:明确要求企业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必须告知系统能力边界,规范功能命名,厘清“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
抬高准入门槛:技术和管理要求的提升意味着车企需更强研发、测试验证和生产一致性控制能力,缺乏核心实力的企业可能被淘汰。
对消费者:
增强安全保障:统一的安全基线使不同品牌产品都需满足基本安全保障,手部和视线脱离检测有助于减少驾驶员分心。
获得更清晰信息:规范的营销宣传和用户培训要求,有助于消费者更清晰了解系统实际能力和限制。
对监管:
为行业准入、事中监督检查及事后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提供了统一、权威的技术标准,与已有规定形成“事前准入+事中监督+事后追溯”的完整监管链条。
三、相关产业链有哪些公司值得关注?
新规的出台在规范行业的同时,也为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产业链相关公司梳理如下:
决策与控制(域控制器、软件)系统合规、功能安全、人机交互、数据记录:
德赛西威 (002920):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龙头,与英伟达、地平线合作深厚,量产经验丰富。
中科创达 (300496):智能汽车操作系统及中间件核心供应商,生态合作广泛(如华为鸿蒙)。
感知层(传感器)精准环境感知、为系统提供可靠数据:
禾赛科技:全球激光雷达领军企业,量产能力和技术迭代速度快。
韦尔股份 (603501):车载CIS图像传感器龙头,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视觉感知系统。
执行层(线控底盘)精准执行控制指令、安全保障的最终环节:
伯特利 (603596):国内线控制动系统(WCBS)龙头,产品已大规模量产。
拓普集团 (601689):平台型零部件公司,在线控底盘、空气悬架等领域布局全面。
高精定位与车路协同高精度定位、车路云一体化协同:
四维图新 (002405):高精地图“国家队”,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数据资源壁垒高。
千方科技 (002373):智慧交通领域企业,提供从路侧设备到整体解决方案的服务。
测试验证与标准参与检测认证、合规服务:
中国汽研 (601965):国内汽车检测机构龙头,直接参与标准制定,受益于合规检测需求提升。
结论与展望
工信部此次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标,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行业从追求渗透率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野蛮生长”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新阶段。
短期看,行业面临合规成本提升和洗牌的压力,但安全与合规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中长期看,它为产业构建了更坚实的安全底座,增强了消费者信心,为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的落地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为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基础。关注的重心应放在核心技术、合规能力、客户资源方面有优势的头部企业。
#工信部拟新规:智驾需监测手眼脱离##强势机会##炒股日记##热点解析##社区牛人计划#$上证指数(SH000001)$$深证成指(SZ399001)$$创业板指(SZ39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