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体计算星座”组网启动,太空算力成为资本市场新风口,而普天科技凭借在卫星通信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前瞻布局,正被广泛视为“太空算力第一股”的有力竞争者。这家背靠中国电科54所的企业,究竟凭什么在万亿级空天市场中脱颖而出?答案藏在政策、技术、生态的三重优势里。
从政策端看,普天科技站在了“天时”的风口上。发展商业航天是党中央明确的重大方向,“卫星通信、手机直联、算力上天”更是“十五五”期间优先发展的赛道。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已密集出台支持政策,工信部近期还向中国联通发放卫星移动业务经营许可证,为行业发展扫清障碍。更关键的是,国家一级央企中国星网正在布局卫星互联网产业,而普天科技作为卫星通信领域的核心企业,已获得中国星网的配合与支持,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技术与资源层面,普天科技的“家底”足够厚实。其直接控股股东中电网通,主导着国家“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项目,而母公司中国电科54所更是我国卫星通信领域的“国家队”,拥有的卫星通信全牌照——这意味着普天科技未来可直接授权使用该牌照,在资质上占据绝对优势。此外,54所在卫星基带芯片、微波通信等领域的技术沉淀,为普天科技提供了硬核支撑:其微波通信技术能实现单波20G速率,与氦星光联的100G+激光通信技术形成互补,共同构建起空天算力的高速通信链路。
在生态协同上,普天科技早已搭建起“朋友圈”。今年5月,普天科技与氦星光联、忆芯科技在之江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联合研发中心,三方分别聚焦高速数据传输、算力芯片、空天网络构建,形成“技术攻关+商业化运营”的闭环。其中,氦星光联的激光通信技术解决了星间高速传输难题,忆芯科技的算力芯片保障在轨计算效率,而普天科技则凭借在卫星通信产业链的多年积累,负责地面设施建设与星座运营,对标SpaceX和中国星网,打造天地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
商业模式的清晰,更让普天科技的“落地能力”得到验证。未来,其将围绕三大核心业务实现产业变现:一是太空算力租赁服务,为卫星星座、政企用户提供星上数据中心服务,解决“有星无算”问题;二是太空通信与数据传输服务,利用既有通信资源替代部分光纤地网,提供专属链路;三是太空遥感数据变现,向农业、城市规划等行业输出智能数据产品。
从政策东风到技术硬实力,从生态协同到商业闭环,普天科技已构建起覆盖“空天算力”全产业链的竞争力。随着AI与空天产业深度融合,这家企业不仅有望引领太空算力的商业化落地,更可能在资本市场书写“空天算力第一股”的传奇,为我国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贡献关键力量。